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复制链接]

查看: 17486|回复: 58
1#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三大“好声”音乐厅印象中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波士顿和卡内基这三间。三间声音特色又有所差别,波士顿声音混响稍强,反射音比较明显,按发烧友说法比较“厚声”;卡内基的声音混响较少,而比较清晰,细节特别清楚。阿姆斯特丹的声音特质被称为“金与铜之声”,集中了之前两间音乐厅的优点,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大型音乐厅。
关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声音效果有很多故事,被TAS榜尊为“世界头号录音师”的DECCA首席录音师被问及最满意的录音地点时,他也认为是阿姆斯特丹,但很可惜,他因为唱片公司合约的关系只有在替RCA《读者文摘》录音时在阿姆斯特丹留下过仅有的录音。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有个很有趣的特点,它的音乐会门票最高档次与最低档次只相差5欧元,因为该音乐厅不同位置的聆听效果差别非常少,用发烧友的说法就不妨这样说“全厅尽是皇帝位”。
这里想推荐一些最能体现这三个音乐厅特色的唱片:
阿姆斯特丹:
PHILLIP马勒《大地之歌》海丁克指挥(留意人声)
PHILLIP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海丁克指挥(铜管和弦乐是重点)
PHILLIP林姆斯基《天方夜谭》康德拉辛指挥(木管是重点)
波士顿:
PHILLIP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慕洛娃,小泽征尔(早期正价版CD和LP唱片除了听到特别丰富的堂音外,可听到比较明显的后墙反射效果)
卡内基
RCA《贝拉芳提在卡内基》(除了演唱和演出者的细节外,请特别留意观众的动静)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知名度更多是因为其历史渊源和欧洲音乐首都的特殊地位,声音效果被认为混响过重而清晰度欠佳,声音效果虽好,但未在最好的行列。


最大遗憾是至今我只能在唱片录音和文字中体会,未曾有缘分亲历其境,非常盼望能够在自己退休之前,亲自到阿姆斯特丹听现场音乐会。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据说是经过装修,好像是加装了空调,声音效果不如以前。

从60年代卡内基录音听来,声音偏干一些,应该更类似歌剧院的效果,因而细节特别清楚。
TOP
3#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从古典音乐相关书籍中时常有提及芝加哥音乐厅效果一般的。

柏林音乐厅和东京音乐厅都是“运动场”设计,无论从书籍和到过现场欣赏的人口述中对这两个音乐厅声音效果评价都是一般。如果都在A级的话,说明好声的大型音乐厅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前苏联古典音乐普及和发展得水平这么高也没有一间在A+和A榜之内,看来我们倒没必要过分指责国内的音乐厅?

古典音乐重镇,两大古典厂牌所在地英国居然也没有音乐厅上榜很是不解,因为在唱片中听的话,伯明翰和朴茨茅夫的音乐厅声音效果应该不俗,想楼主帮忙查找一下这两个音乐厅的评价。另外,德国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布商大厦能查得到吗?
TOP
4#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那次巴黎管弦乐团来广州的效果虽然好,但远未够好,尤其是铜管部实在一般,和伦敦交响乐团的水平不在同一级别。
TOP
5#

回复: 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6-22 15:16:00 发表
伯明翰音乐厅,在混响和清晰度方面可有很大变化,但是只听过一次,难以评价。他说 ,伯明翰的音乐效果受到一股想象不到力量的捧场。


之所以关心这个音乐厅,是因为得知西门拉特尔在城市伯明翰任常任指挥时主持新建了一个音乐厅,因为他不满于现代新建音乐厅为外形而导致声音劣化的现象,在设计和建造这个音乐厅的过程中,他一直坚持以声音效果而非外形为取向,并在音乐厅落成后亲自参与室内调声的过程,这应该是90年代他担任柏林爱乐总监之前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