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剑走偏锋,上这种音箱?! [复制链接]

查看: 13577|回复: 56
1#

屏风本身的强项是速度,弱点的幅度。大电流后级对于它来说功率好比泥牛入海,反而强调电压摆幅的后级和它有较强的互补。

用大电流后级的想法源于我们平时在锥盘喇叭上积累的经验——灵敏度低,低频不足,增加功率。但其实这种平面喇叭要加强低频,最有效的办法一是通过摆位借助后墙反射充分利用音箱背面的能量,二是增大发声面积(使用多对或者用更大的型号),三是外加锥盘低音辅助。
最后编辑Dr kuang
分享 转发
TOP
2#

很难玩好的喇叭,个性非常独特,提供几个相关的内容:

香港别超一位员工在面积接近的不同的声学环境用同样器材推动1.6,在一个全吸音的环境中,该音箱的灵敏度低于旧版ATC20达3dB,到一个强烈反射的环境中,灵敏度提高6dB,当然这只是耳测的粗略数据,厂家给出的数据是85dB,但说明书中另外说明这对喇叭的灵敏度仅供参考,实际无法准确测得,根据外界因素有很大出入。

可以想像一对正反两面升压完全相同,每一面都是面声源的喇叭,对于摆位和环境和锥盘动圈喇叭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平时积累的喇叭摆位经验未必适合于这对音箱。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这对音箱对摆位异常敏感而且有时会非常戏剧化。

这种平面振膜缺点在于低频冲击力不足,优点在于精准的相位和敏捷的反应速度,简单说是强在微动态的起伏,弱点在于大动态的力量,正好和号角背道而驰。

关于这对音箱有经验的用家曾经有如下言论可供参考:这是一对发烧友应该拥有的喇叭,但不应该是唯一一对喇叭。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3#

你那对年代太久远,估计振膜已经开始松弛了,应该重新绷紧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