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的磨损速度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唱片材料,另一方面取决于重播的LP器材。
先说材料,片基刚性越强越耐磨,但因为这样的碟基柔韧性差,容易折断,所以60年代早期的唱片会比后来的要重一些,常会做到150克;6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使用柔韧性更好的碟基,唱片可以做得更轻,一般是120克;到70年代后期,聚丙烯碟基开始被广泛采用代替电木,这种唱片柔韧性非常好,但最不耐磨,碟子可以做到100克左右(香港宝丽金很多唱片就是用这种碟基)。现在新出的LP因为售价比较高,多数都用成本高一些的电木,基本不再使用聚丙烯碟基,而且通常做到180克或者200克。
在播放系统方面,最关键的影响是针压,以前的唱臂因为循迹能力差,多数需要使用重质唱臂,当时唱头针压也多数设计到6克甚至更高,否则很容易“跳线”或者“拆声”,更早期一些的唱臂甚至没有抗侧滑力装置(源于单声道时代的设计),这样的重播系统反复播放唱片,磨损会很严重。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旧版二手唱片声音会偏向一侧,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在CD完全取代LP,卡带成为主流前(大约是90年前后)的器材,前级部分通常会有个调节左右声道音量平衡的旋钮,但对于使用CD音源的系统,这个旋钮就成了多余的东西了。
这里就有个尴尬的现象,除了现在新发行的LP唱片,LP唱片碟基“发烧”的六,七十年代,主流的重播系统不“发烧”,唱片容易被磨损;八十年代LP器材改善后,碟基又不“发烧”,唱片还是容易被磨损!所以能够用现代的“发烧”LP设备,重播碟基“发烧”而且状态良好的早期头版唱片,这本身就已经是难得的缘分了,当然,前提是在效果好的音响系统上重播。
最后的建议是,在欣赏音乐和音响的角度上,没有播好CD之前,最好先不要急于上LP系统,LP和CD之间的差别,绝对没有不同级别的音箱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