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盘铭器相辉映--LP畅赏之夜! [复制链接]

查看: 12551|回复: 53
1#

pp5188 在 2005-4-5 21:54:53 发表的内容
越来越觉得LP难伺候,机器的调校就不说了,仅仅对唱片的要求就很麻烦。唱片的版本、录音、层色、清洗等等。一个不具备,都难出好声。
哎-----
或许这也是LP的魅力之一,通过努力搞出优美的声音。


    可以这么说,这一Set的LINN 12组合会是我在国内所能仔细聆听到的最佳者之一。至于您所列之美声必备条件嘛!我想A君也已是成竹在胸了——版本?全是唱念坐打之最最佳者。品相或成色?我感觉都跟全新品没多少区别。保养或清理?卫生间的地上居然躺着一台医用的超声波清洗机,那台到了别处已算极品的V.P.I Cleaner当然也就闲置、丢空了起来。
    拥有了所有的“必备条件”,说到声音表现的层面也当然优美得顺理成章起来。
分享 转发
TOP
2#

markh 在 2005-4-5 20:20:13 发表的内容
    音响有句说法“声如其人”,我想玩到这档次上的器材,其声音更能说明些什么了。那末“稳重、内敛,所有细节都表现于不经意之间”就是这套系统的真实写照了。看最前端的器材选择上,这台经久热卖的LP转盘,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其貌不扬的外表却能转出那悠然的绅士风度!

[upload=jpg]Upload/20054520181839416.jpg[/upload]
LINN12转盘,LINN EKOS唱臂,LINN的次顶级ARKIV MC唱头。


    好一句“声如其人”,大约是在一个月前,经Kuang版的引见与A先生及其系统的第一次接触就已深深地感悟到这当中之奥妙——那是一种毫不宣扬、铺张的声音体现;只是兢兢业业地提供着主人所依赖的某一种声音!音场的表现,当时已是相当体面,基本上能达到那款音箱所能发挥的平均水准、甚至要更好上那么一点点!
    怯怯地问了一句:“您是否很怀念当时您玩SP100的那一种声音表现?”也许正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甚至是有些唐突或不大礼貌)的询问,使我们与大度的A居拉近了距离。是的,我所能够感知的声音表现正是这样一种具厚度且柔软的声音;舒适性绝对会是第一流的,但容易使人庸懒起来……
最后编辑menn
TOP
3#

哎呀大佬 在 2005-4-6 9:55:57 发表的内容
真是有米之人


    若单以金钱去衡量A君?我想此举并不妥当!应该是很有品位也很随和才正确,当然了品位这东西也离不开足够的物质做支撑,但最为重要的则是有所追求的那一种正确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为人原则。
TOP
4#

markh 在 2005-4-5 23:50:29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523493710678.jpg[/upload]
AUDIO RESERCH 参考级胆唱头放大器。


    也许这并不是现存在世界上最最完美的唱头放大器,但这绝对是好声者中的一份子!相对于还不算过于昂贵的价格,其可玩性绝对是无出其右的——其主要放大部件是电子管;我想,选用相同型号(包括不同编号但同质者)、不同品牌的胆管就会产生不尽相同的乐趣,这也是街知巷闻的一件好事。
    尽管这次具针对性地调整是由此物展开的,但这一次的会面毕竟还是第一次握手,实在是不敢造次;因此并没有选择从更换胆管入手。只是经过相当仔细的聆听、感悟,简单地,同时也是具针对性地,将此机原使用的某品牌电源线缆,更换上了Kuang版由衷推荐之Markh Aceessory MA-300 amp电源线。
    一番比较之下,音像场景间的细枝末节通过更为宁静、“黑暗”的背景被刻划、烘托了出来;原线在那低电平上稍嫌浮动的背景变成了一种具正面效果的“死寂”,而那由线性针尖从干净坑纹中所发掘出来的声音细节则构成了一幅透明且具密度的声音画像!但最最令人振奋的则在整段低频的分析力方面的大幅提高——基本上是每一个决定节奏的低音都能被聆听者感知其音调及低音乐器所赋予的音符。盟主丽人那相对难缠的低音细节刻划(这是由低灵敏度的密闭箱体所导致的)也轻松、挥洒起来。这相对于刚开始的聆听表现不啻为一种绝对正面的修正;至于其程度,我想这也只有当时在座的几位可以了解、体会了……
    A君也许正是据此才会“放任”我们将调整的工作大胆地进行下去,同时也正因这初战告捷振奋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这文章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TOP
5#

markh 在 2005-4-7 1:43:17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71423957159.jpg[/upload]
AUDIO RESERCH REFERENCE TWO 前级


    A君算得上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虽然大家还沉浸在更换唱放电源线所产生的兴奋与喜悦当中,他居然还清楚Markh那还算密实的袋袋里还有宝藏。
    “仔细比较、品味下来,也重新换上过原线,我觉得这改善是相当明显的;至于正面与否,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利用平日常听的软件作个反复的比较!看看能否接受您们所喜爱的这类风格。”A君以次表露出向更深层次探讨的意图及态度。
    “对比我们刚到时候的声音,现在的表现您是否觉得有那么一点轻松与活泼存在?如果将先前的效果比作您曾浸淫过数载的SP100的某种正面延续,那么现在我们所作的仅仅是将其表现向丽人所应表现的那样拉近了一大步。”受到A君的鼓励,我开始有的放矢了。
    “您既然能舍SP100而取丽人,我猜测这是因为您对SP100的两端反应依然存在不满足之处;而且自己也相当清楚这已非药石可克。但反过来,随着时间的消磨,SP100的某些特定的印记还是主观的沿袭下来。”我接着话题向更深的层次与A君进行研讨。
    “比如原系统那略嫌的丰满整段中频,在此我们就能很轻易地感受到您对SP100的难以割舍。但是,对于这两款性格迥异的扬声器而言,SP100产生此类迷幻中频的方式与丽人的方式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上移低音的截止频率轻微地去隆起,或称之为一种烘托、保证,已达到完善至关重要的中频,这是SP100的取巧手法,不得不使人佩服其技艺超绝!均匀地分布能量,佐以精准的相位调制,这则是丽人得道的关键。再论低音,SP100那只夸张的十二英寸单体,究其实质仅仅是一种对中音的弥补;与其勉强称之为低音,还不如直接将其归类到较低的中音这一范畴之内。这一点可以通过其箱体作倒相结构进行分析,取得较高的灵敏度才是他的设计者的最终目的,而初衷并不是想取得较为可观的低频质量;因此玩这对箱子到了最后的关键性阶段(也可称之为尽头),主要还是病诟于其有量而无质的偏软低频才促使用家转投他想。”又是一番将心比心的客观描述。
    A君的稳重与心态开放在此转化成为一种求真求是的追朔态度。他要求Markh将那袋中的另一条电源线一起留下并换在了上图这台顶级前级中,以观后效……
最后编辑menn
TOP
6#

长亭外,古道边 在 2005-4-7 20:20:11 发表的内容
哦。A先生的器材真是理想之作。


    的确如此,即便是没有做任何改动的一开始,我都认为这会是一套凡人梦寐以求的音响系统;更何况有A先生这样的伯乐。
    ……(接上文)
    在为前级更换上同型号的Markh Accessory MA-300 amp电源线之前,A先生应我的要求重播了王阿姨的《九月的故事》这张唱片。阿姨的声音即便是没更换这电源线,都已经深另A先生的认可;这可以从我与Kuang版拿此片的CD里的钢琴开玩笑时,A先生的会心微笑得到侧面的证明。
    将新电源线换入系统中,实话实说这并不如更换唱头放大级的那一条正面效果来得明显(也就是说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大到非换不可的程度)!稍微明显的一点,是在系统的顶部——10240Hz - 20480Hz之间的某段超高频部分。这一点变动也被一直很专心聆听的A先生所察觉(似乎他更欣赏此处发生的变化):“左手的钢琴声象是更清晰也更加真实了起来?”这一点我也非常之赞同!
    为什么我会与Kuang版拿CD作比喻开玩笑呢?原因也就是这难缠的钢琴高域键音,在CD版本中总是因缺乏必要的超高延伸而显得相对死板,呆呆的没有了灵气;听过这LP的版本就更加觉得那CD里的钢琴似Midi做出来的。现在这声音效果也许就是A先生心目中所要求的一份活生感与稍加节制的鲜活吧!
    “如果欢迎我们下次再来,能否让我们试试更换现在前级至后级之间的那对平衡线缆?”我一步小心就留下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好啊!这好这两条全新品需要更加充分的热身,这是需要时间的,好让我更仔细地琢磨一下。”A先生的回复结束了我们愉快的第一次握手。
TOP
7#

    G3在此主要是制约系统两端的延伸!而受低频驻波困扰多时的A君则又因此线那状似清爽的低频表现,才肯将其勉强保留下来以避免低频若再向下延伸产生出来的,那无法预料或控制的结果。
    “密度并不代表着声音浓烈、化不开!”我说。
    “密度是一种真切的感觉,而产生此感觉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在此则是足够的两端延伸所产生的能量均衡分布!”我接着解释。
    “能量分布得越均匀,则密度予聆听者的主观感受则越强烈,但绝非浓烈;相反厚重、浓烈的声音,对于Avalon而言就是一种能量非均质态的表现!”还是我在自言自语。
    “正如一条棉线,揉成团,似乎‘体积’的增加给你的是份量的假象;但绷直却不因那相对体积的减少而减弱纹理的细致程度!相反,这会来得更为清晰及透彻。”我言。
    “所以密度,广义上会是一种目的是为了变得更清晰的离散!而不是字面上那狭义的、盲目的聚集。”我开始咬文嚼字起来。
    “现在的低频表现?没错!延伸及量感都有着正面的提升,似乎就连高频也柔顺、细致起来!但这又会不会是房间驻波被激活所产生的虚像?”A君始终保持着一贯制的清醒与理智。
    “我们先来一张混有大量低频信息的唱片,若是驻波次声的影响,那我们四个就一定会有人分辨不清其间的某些特定的音阶,毕竟四个人的聆听位置不尽相同。”我提出了测试的要求。
    “我感觉此物所呈现的低频解析能力是前所未闻的!背静既安静又透明,低音大提琴组弱音的连贯性及音阶变换也交代得更完整。录音空间的气氛感也因低频乐器发声完整性、连贯性的提高,而更显活生;真有种清晰得让人惊悚的现场感受。”A君的看法与大伙儿相当一致。
    
    “下回我们可以试着解决一下此系统在音场高度方面存在的一个‘小’问题?”实在是太晚了些,而且大家还依然沉浸在美好声音的包围之中……
TOP
8#

    多亏版主您这位伯乐呀!A君之系统在未定型之前已是匹极具潜力的千里马,而最终的一马平川,我也只是充当了一回练马师傅的小角色罢了;最为重要的还是此系统的搭配在一开始就显露着不一般的正确性。
    关键之处!
    这样的一套系统讲究的就是一个和谐。而如何将Pass的温软与Avalon的透明相和谐,以及这和谐的程度可接受的范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