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中的后级杀手 [复制链接]

1#

事实上我和邝板主意见是相近的:
1.后级输出功率足够对低频的影响,并非功率越大,低频越潜得深及冲击力越大,而是对喇叭发出的低频有足的的控制力,是对音源发出的低频有更正确的还原表现,线条感及弹跳力更好。低频混浊、摸糊和超过实际响度等过量表现,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后级功放控制力不足。
2.说实在的,一般书架箱如果频率下限在50Hz以上,要在低频有极好的表现是能难的,这与其物理极限有关。虽然摆位、线材等调整都有邦助,但还是有限度的。一定要达到这目的,唯有加超低音,但这涉及超低音箱的质素、与主音箱低频衔接点的选择、相位的调整与确定、超低音音箱的音量选择……一系列问题,搞得好可以补偿低频的不足、达到满意的整体平衡度,搞不好衰过不加。尽管我最近的试验还算成功,但我奉劝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及调校能力,最好还是不要试,以免捉虫…,弄巧反拙。
最后编辑Dr.PAN
分享 转发
TOP
2#

Willson 在 2003-7-5 16:09:31 发表的内容
好多人听了这几张碟后都不约而同地换器材,玩书架的要换落地,玩落地的要换功放,毒药呀~~~~~



未必,哈哈! 我在落地箱换成书架箱的过程,其中一张测试碟就是史托科夫斯基的<<匈牙利狂想曲>>。其实,匈牙利狂想曲是史托科夫斯基对各部弦乐群、当然亦包括低音弦乐群特别加强了阵容,在高质素和搭配得好的器材+高质素书架箱倒不难过关,当然听音环境不能太大,而且一般书架箱对室乐及交响乐的音场、定位较落地箱更容易调整。真正能令书架箱的系统对例如圣桑第三交响乐及黑教堂管风琴的超低频正确重播才是真正的考验,但事实证明还是有可能的。
最后编辑Dr.P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