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 乐 味 与 “ 二 十 要 ” [复制链接]

1#

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气息控制住了,声音会饱满凝聚,不会散掉软掉,这相当于二十要中的声音的密度”。我个人的看法,虽然气息是歌唱的基础点,但气息控制的好,声音未必就一定饱满。饱满应该与共鸣关系更大一点。从实际情况看,气息强的人,更容易大声,忽略控制,甚至为了饱满去撑嗓子。当然,气息控制好,与呼吸有很大关系,回过头来说,气息是否沉、是否长,后面才有控制能力问题?宋祖英为何被业界鄙视,其实第一条就是气息太过浅。

再如:用摄影比音乐音响,容易带来更多误会。摄影可以做比喻,但他们实在是不同。摄影是终极,音乐和音响都属于过程,换言之,摄影是对二维“作品”做“三维”解读,对话交流直接;音乐却是多维作品鉴赏,音响除了重播音乐之外,实际还带有不同兴趣关注点的交叉,关系纠缠不清。

音乐性是什么?对于这种多维概念的东西,一般性的表述确实不容易说清楚,经常是浑说,对牛弹琴。音乐的多维性,可以这么理解:第一,音乐是空间艺术,这就有三维概念;其次,音乐更是时间的艺术,这又有了一维;再者,音乐是有序的艺术,就是音高。他是在空间三维坐标中的又一维。

关于声音的定义,比较一致,有调的声就是音。但是,关于音乐的定义,分歧较大。我个人是支持回归最本质的定义,回到或者围绕现代音乐学派创立人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出发点,音乐多用科学性的定义更容易理认知,通俗说,音乐就是在一个空间一段时间有组织的声音。如果我们用摄影二维做比喻,音乐性好不好,就像用一条线穿行于点与点之间,最后判断点和线所构成的图案。

坛子上关于20要的争议,意义不大。因为大家关注的不在一个点上。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4 18:46: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

楼主见笑,专家不敢当,更不敢教诲什么人,只是交流个人看法。要说专家,其实前面JWang和 lp__fans都是专家级的大人物,可以说很多方面都是我的老师,只是他们说的意思,很多网友没能理解。

20要的问题,关键不在刘汉盛说的是否完美,而是我们是否能理解和活用。像JWang前面质疑“层次”提到定音鼓的问题,不要说这种层次会有歧义,很多人其实还不知道“噪声”和“噪音”怎么区别。

借用定音鼓的声音来说,定音鼓是非常复杂的,乐队编制不同,选用的大小不同,有些作品是特别的,如舒伯特第九,是3只一组的定音鼓。另外,击打也非常特别,不是击打鼓面的正中。还有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噪音”很有意义。因为定音鼓是唯一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果从“声音”的定义上来说,定音鼓发出的是乐音,其他没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只能发“噪音”。也就是说“噪音”是构成音乐的一部分声音。
最后编辑舒存 最后编辑于 2012-03-05 00:41:44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前面已经提到,”音乐“的定义分歧很大。接受时空有组织的观点,是强调他的多维性,也就是说,容易被忽视的那一面。”有组织“本身可以是有机的,也许包含了其他,如容易被误解当作机械的。音乐本身就是人类认知的产物,离开人类谈音乐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认识音乐与音响关系时候,不必要再特别强调人的这种因素。特别是在交流时候,如果都强调个性,没有个共性前提,很难说不出现南辕北辙无休止的情况。

”层次“的争议和分歧,还是与现场和录音有关。音乐中的层次,不是音响中所说的层次。但是录音中,是存在层次的。但是,古典音乐录音的层次,完全不同于流行音乐那些电声的层次,甚至很难、或基本没有电声的那种”鲜明“层次。因为电声的”层次“之所以那么”鲜明“,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刻意“制作的,一般包含了5层(如果按座位前后关系,也可以叫第几排),其中第一层,是主唱的声音,第二层是伴奏的声音.....最后一层是蛙鸣犬吠之类的效果声。

同样,音响重播得到的”音场“,不是录音中关注的”声场“。”音场“和”声场“这不是一个字的差别,而是意思根本不同。

另外一点是”空间“的分歧,其实音乐定义涉及的此”空间“,非音响所强调的彼”空间“。音乐的空间,不是特指演奏音乐的场所,更不是特指重播音乐录音的房间,而主要是强调”音乐“变化的因素,通俗一点说,“时间”是纵向的要素,空间提供了横向的要素,其中还有音高的变化,共同构成音乐”声音“的多维性,音乐的这种复杂程度是难以言表的。

我们习惯把”声音“认定是音乐之外的东西,现实中音响爱好的也很普遍是这样的,但从声学来说,界定是明确的:有调的”声“叫做”音“。音乐就是从乐音中而来的,也就是树林是从一棵棵树木”组织“而来的。

如何表达准确,是另外一个课题。交流目的,包括讨论,甚至分歧的争论,不是复杂化,理论化,我的着眼是认知和理解。在分歧很大的领域中,很难有什么100%准确。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

声像的高度问题,音响爱好中普遍误会很深。音响重播录音时候,只要声像不是爬在地上,高度基本可以忽略。所谓让声像站起来,办法也是非常简单的。了解一点录音的特点就很容易明白,录音根本就不在意这种高度。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