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侃侃而谈 英国箱!!(第26页ATC,27页Harbeth) [复制链接]

1#

迷糊 在 2006-10-25 1:24:45 发表的内容
听过ATC50 纪念版,声音比较内敛,中频饱满淳厚,很是迷人;低频下潜深,弹性十足,过瘾;但高频就暗了点,整体的声音不算通透,这一点让人不太满意。

试听时的搭配:ARC参考3 + Pass350.5,如果调整放大器,不知是否会让声音通透起来,如果高频再靓丽些延伸再高一些就好了~


ATC主动版自家前机 高频一点不暗,声音还很通透,也不感到声音会粗,甚至我觉得够细腻了,听起来舒服,在听单那C4,PMC IB2后的感觉,当然不喜欢的人会把ATC主动版 看成AV一类,人的听感差别非常大。
分享 转发
TOP
2#

ATC的新箱无法入耳,要耐心褓才好听,音源很重要。
TOP
3#


ATCActive 10主动式喇叭50/200瓦驱动
真心相伴听音乐-ATC Active 10喇叭 刘汉盛
用Active 10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那钢琴的声音就是晶莹与木头味的综合体。钢琴音粒虽然不是雄壮大颗那种,但适当的形体以及清楚的触键质感却把钢琴的真实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听这样的钢琴与小提琴音乐时,真令人兴起大喇叭有何用之感。
  

  这次去看音响展的人一定在二楼雅风房间中听过Active 10,虽然空间有二十几坪之大,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对Active 10的声音印象深刻。现在它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幺漂亮的小喇叭在我家四十几坪开放空间会有什幺效果呢?答案马上揭晓,不过我要先说搭配Active 10的器材。
  这次我用Class?Omega SACD唱盘,也用Burmester 006 CD唱盘来听,又用Meridian 588 CD唱盘听过。前级则使用了Class?Omega、Chord CPA 2200、Burmester 935以及MBL 6010,它们都有平衡输出。这幺多前级配上Active 10时要注意的是平衡插座的相位问题,Active 10的XLR端子接法是1地2正3负。假若您的前级XLR端子是1地2负3正怎幺办呢?很简单,再去做一组平衡线,其中一端接成1地2正3负,另一端接成1地2负3正,这样就能「沟通」了。
怎幺听都不刺耳
  这几部前级中,MBL 6010声音最厚,高频也最暗。Classh适中,Chord与Burmester高频段则比较明亮,而且光辉比较强。没想到,这些个性不同的前级配上Active 10都很好听,没有无法入耳的问题。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Active 10的高频段本来就故意压抑去产生稍暗的木头味,所以配上这些前级之后只有光泽是否更光辉的问题而已,根本不会有高频段飙出来的问题。再者,Active 10的中频段本来就很饱满,虽然Chord的中频段不是饱满型,但是配上Active 10之后也呈现饱满而有密度与重量的感觉。而其它前级在这方面则显得味道更浓些。至于低频段,配上MBL 6010时量感最足,再来是ClassPBurmester,Chord则是适中而已。写到这里,我开始伤脑筋了,因为我无法决定到底要用哪部前级所听到的声音来做定稿。想来想去,我认为还是用我综合的感受来做最后定稿。至于讯源也是一样。
音乐平衡性很好
  Active 10让我非常惊讶的是,那幺小的喇叭在那幺大的空间中,却能表现出很好的音乐平衡性。由于有很好的平衡性,所以听各种音乐都觉得很好听。Active 10拿回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就从头到尾把Accuphase那张从Denon唱片所选辑的测试片听过一次,老实说,当时心里充满幸福感与感叹,我感叹许多大喇叭的表现还不如这对主动式小喇叭。聆听时,我把每一首的听感都记录下来,以下就是我当晚的记录:
  听第一首Accuphase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铜管非常温暖,而且光辉不缺,厚度也很真实。更美的是弦乐群绵绵密密,甜甜的又带有群体擦弦质感的美。音场中所有乐器很清楚,包括在后面的小鼓都不会混成一团。第二首钢琴珠圆玉润,颗粒大小适中,音质甜美音色晶莹。第三首大键琴不会太细太亮,拨弦质感相当好,听起来舒坦不噪耳。第四首的钢琴有木头味,双簧管的特殊味道也很正确。第五首四季的驱动力十足,弦乐动能强但却不会刺耳,反而有光泽与甜味泛出。第六首日本歌谣与第七首德国歌的歌手丹田非常有力,声音有震撼力。第八首女歌手圆润的嗓音听来真舒服,伴奏弦乐的擦弦质感非常迷人。
稍暗木头味与擦弦的融合
  第九首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澎湃磅礡,独奏小提琴的擦弦质感非常真实,即使拉到高音处小提琴也不会变笛声。会变笛声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把擦弦的细微声音表现出来,这就好象冬瓜蔓藤梗上的绒毛一旦被剃光,看起来就不像冬瓜的藤梗了。第十首的低音弦乐多幺有弹性,高音弦乐部又多幺有光辉与光泽。而且擦弦质感很真实,请注意我在此一直说到擦弦质感,那是一种稍暗木头味与适度擦弦质感的融合,也是ATC喇叭的看家本领,只不过没想到这幺便宜的Active 10也把这项特异菜单现得跟他家大哥们一样好。第十一首的弦乐群也是光泽与弹性俱佳,擦弦质感不缺。第十二首G弦曲那些弦乐真是美得无法形容,那浓浓的低音弦乐部的鼻音有如男性低沉的磁性嗓音,充满难以抗拒的魅力。第十三首马勒第一号交响曲第二乐章,那也是非常迷人的音乐,各种乐器缓慢和谐的演奏,铜管与木管突出于柔美又有厚度的弦乐群之上,具有难以形容的美感。
晶莹与木头味的综合体
  过几天,突然心血来潮,我找出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管弦乐团、David Garrett演奏小提琴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来听(DG 447 110)。没想到,Active 10一样把小提琴以及管弦乐表现得那幺平衡,而且小提琴的音质与音色都很美,擦弦质感也非常真实。老实说,如果要我在稍暗的木头味与辉度很高的小提琴中择一,我宁可选稍暗的木头味,因为听起来更真实。Active 10表现起David Garrett那纤细的小提琴时,不仅控制住太亮的光辉,还把木头味发挥得很好。当然,管弦乐的丰满细致绵密就不必说了,有时管弦乐的低频处还会显出弹性呢!。这张CD除了二首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之外,还有一首小提琴奏鸣曲。用Active 10听起来,那钢琴的声音就是晶莹与木头味的综合体。钢琴音粒虽然不是雄壮大颗那种,但适当的形体以及清楚的触键质感却把钢琴的真实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说真的,我无法以文字来描述我听莫扎特这首小提琴奏鸣曲时内心的平和与幸福感,那不正是莫扎特想要传达给世人的情感吗?听这样的钢琴与小提琴音乐时,真令人兴起大喇叭有何用之感。我想,除了气势磅礡、动能强烈的大型管弦乐作品Active 10无法完全再生之外,一般音乐对它而言简直是「小蛋糕一片」。
唱起大提琴最迷人
  除了小提琴与钢琴都能够显出迷人的木头味之外,您知道Active 10唱起什幺乐器更迷人吗?告诉您,就是大提琴。您或许听过,ATC的喇叭通常都具有比一般喇叭还要强的密度与重量感,弦乐的粘滞感也比一般喇叭还好,这几种特性汇集在一起之后,就变成大提琴的绝美特性了。如果您不相信,下次遇上ATC喇叭时,听一张大提琴独奏就见分晓。在此我用了加拿大North Star唱片公司那张Odyssey(CD 2392),在吉他轻轻的伴奏下,大提琴散发出一股迷人的男性魅力,那是充满粘滞感与密度的鼻音,我不敢说Active 10表现大提琴完全胜过那三对大喇叭。但是,我敢说如果以价格来衡量,Active 10无疑是第一名。而听马友友的「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繁花似锦巴洛克」时,琴音也都美极了。您听马友友的录音觉得不好吗?换对喇叭吧!
细节与速度感
  从开始到这里,我说的都是Active 10的优点,难道Active 10没有缺点吗?读者不免怀疑?其实,任何器材都会有它的长处与短处,人也一样,我们要欣赏别人的长处,而容忍他的短处,这样无论是夫妻或朋友都能和平共处。如果要论Active 10的短处,我认为听惯清亮光辉声音的人可能会不满足于Active 10缺乏鲜明浮凸的声音细节。例如听芭菠杨格(Barb Jungr)那张巴黎四月天(Linn AKD 167)时,我听出芭菠杨格的嗓音磁性没有那幺明显,好象有些粗粗的质感不见了。为什幺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当场与Avalon Eidolon Diamond、Burmester 961以及AER Momentum这三对喇叭比较,而这三对喇叭都是细节多得不得了的喇叭,所以我一听就发现这个问题。我可以这幺说:Active 10在细节再生以及速度感与暂态反应方面不如这三对喇叭,透明感也不是高度透明那种。不过,它却很适合陪伴您静静的听音乐。换句话说,Active 10不是让您用在高速公路上飚车、满足各种操控极限的喇叭,它不是设计来让您玩的,而是与您真心相伴听音乐用的。
值得听的好喇叭
  用Active 10时,我要提醒您一件事,那就是Active 10一定要热到散热片摸起来有点烫手时,才会好听。如果散热片摸起来只有温温的,弦乐的光泽会不够,细微的强弱对比也出不来,整体听起来会有比较笨拙的感觉。一旦让它热身够了之后,它听起来就会如以上我所形容的一般。文末,我诚挚的建议大家应该多听好喇叭的声音,这样就能够判断乐器真实的音质音色与质感表现。如果大家都选好喇叭,那些滥竽充数的喇叭就无法生存。毫无疑问,Active 10就是这样一对值得听的好喇叭之一,它是一对能够与您真心相伴听音乐的喇叭,它不需要后级,您只要准备一部一般水准之上的前级与讯源,它就能够让您享受到很好的音乐性。
  焦点…怎么听都不会刺耳,木头味十足,密度与重量感也有相当成就。更好的是声音的平衡性非常好,音乐听久都不累。
  搭配建议…千万不要用声音听起来笨笨没有灵气、光泽不够、又不够细致的前级或讯源来搭配它。假若搭错了,Active 10的擦弦质感会大减,声音的光泽也会不够。像Burmester这种光泽的机器或像Classe这幺细致的机器都适合。



文章来自: 本站收集
引用通告地址: http://club.4936.net/blog/trackback.asp?tbID=16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0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验证码:  
内 容:
        
        
        
        
        
        


选 项: 禁止表情转换 禁止自动转换链接 禁止自动转换关键字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开启  

Category文章库首页
音箱 [176]
功放 [110]
音源 [68]
线材 [32]
音乐与唱片 [25]
摆位、调整 [33]
发烧见闻录 [35]
留言本


最新留言啪啪,把那个该死的验证码去掉吧!我快被它搞死拉。[smile]各位DX请了: 兄弟初来乍到,...啪啪,2点建议。 1、文章段落用回车分行,不然眼...手脚真快啊!啪啪,把搜索图标摆在最上面一目了然的地方吧,最好能...锅锅兄、怕怕兄,真是很漂亮!辛苦了! 如果有...为了图省事,一直想不起图片保存后再上传。一定改正。...啪啪请把“洋洋大港”文章中的图片介绍“PLS-33...啪啪,“唱片”改为“音乐与唱片”好吗?这样比较贴切...11#字体比较合适。
搜索文章关键字   类 型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评论 引用通告

用户面板登录用户注册
Calendar2006年11月日一二三四五六29303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音响文章均由烧友上传,以供参考。
所有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起收集,分类 ,保存之作用,不作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与主持人联系。
TOP
4#

发烧音响]主编陈英煐光评价ATC

        香港大概没有其他人比我对ATC扬声器更了解, 我在[发烧音响]创办初其也兼营一些音响代理业务,率先把ATC引进香港[其后转交其他代理经营], 我也可能是唯一玩过ATC所有大喇叭的发烧友[色括体型巨大的SCM-200和每声道有两个15时低音单元的SCM-300], 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认为ATC系当今中音密度最高和质感最强烈的动圈式扬声器,有此特出表现, 系因为创办人兼设计师Billy Woodman设计的中音单元有惊人的动感和声音厚度, 播放昔士风或男高音时, 除了优质号角喇叭之后, 世上没有什么动圈式刺叭可以达致同等的传真度, Woodman本人的决定, 他是优秀的音响工程师,但却不是发烧友, 他一切都要以测量仪器和数据为准, ATC的高音单元一贯用人家出品, 早期用SEAS, 后来发烧友反映说大声播唱时高音有点刺耳, 他就改用VIFA, Mr.Woodman认为高频响应只属次要, 中音才最重要, 他也说得对, ATC因为中音靓,销量也一直不差, 如果高频搞得比较通透艳丽, 其他喇叭厂家就难以招架了。
英国音箱盘点——之ATC

      另一间发源于专业录音室,而今名满天下的英国极品监听箱。设计者Billy Woodman的基本设计哲学凝聚在那只世上最好最贵的中音单元上:即是说,ATC喇叭以“单只中音单元涵盖完整中音区,表现人声、弦乐器基音,上接高音单元补泛音,下接低音单元亲底”为其基础设计。这只中音单元乃B. Woodman毕生得意之作,结构复杂。从实物剖面看,不仅磁钢硕大无朋,而且音圈同样巨大。强磁力利于高灵敏度,快瞬变,大音圈可承受巨大功率,实现大动态。更为特殊的是,在音圈与周边支架间,采用了上下两层弹性支撑片,我推测是为了改善大动态时的线性。为了坚持要生产这只不符合经济原则的中音单元,当年B. Woodman竟与老板闹翻,辞去Goodmans公司总工程师的职位,出来自己单干,以承接订造录音室监听喇叭系统为生,由此可见Woodman对自己理想的执着。时至今日,ATC为高级专业界订造监听喇叭,还是该厂的正业。Woodman敢在强手如林的英国专业界独闯天下,靠得是针对“BBC箱”动态弱、速度慢、箱声染色大等固有弱点进行的彻底改善。以高质素中音单元为核心,三路有源电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驱单元 ,厚重坚实的音箱箱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B. Woodman金耳校声,英国现代监听箱的新准则-----ATC于焉面世。
      ATC中音质感、实体感天下无敌,音色准绳纯净无染,低频快而准,动态线性毫无压缩,强劲的程度休说英国音箱无人可比,便是美国音箱中的佼佼者,也罕其匹。现今发烧友爱用ATC听爆棚古典,其实它最大的长处,是可以重播“杀死人”般嘈吵的重金属音乐、硬摇滚而照样气定神闲!英国流行音乐成就之高,举世公认,那些精奇古怪之作,录音工作又非常考究,除了ATC,哪种喇叭可以承担?ATC迈向民用市场,倒反而是香港发烧界尤其是杂志和代理的功绩,其中《发烧音响》陈老编厥功至伟。
      为面向家用,ATC先是将它的100和50施以包装,改贴精致木皮。然后又打破惯例,设计两路书架箱20、20T、10。当然,ATC重视中音浓密的传统不变,B. Woodman特为设计了独家泡制的重型中低音单元,硕大的盆罩恰似中音球顶的再现。发烧友在家中用ATC箱,须要明了它的特点,方能将其发挥至最佳:
      1.ATC是专业监听箱,设计目标是音色、质感忠实无比,动态比例毫无压缩(声音小就真小,大就真大,没有像“BBC箱”式的暗中渲染来补偿)。在录音工作中,“忠实还原”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但移在家用,却使听惯BBC箱的发烧友,感到ATC“小音量不过瘾,没精神 ,开大声才好,才过瘾”的感觉。要准确还是要好听,用家自己要先想明白。
      2.ATC箱效率甚低,难推。这是因为它原是按电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驱设计的,在录音室里天天用大音量摧残,“效率低”不是缺点,反倒对减少失真,增加耐受功率大有好处,但这个传统带到它的两路分音家用喇叭上来,便使发烧友又爱又恨,十分头痛-----ATC传真度高染色极少,扩音机略有瑕疵便暴露无遗:ATC效率低难推,又要扩音机功率大,力量雄厚。又要靓声,又要大力的扩音机,价格必定天文数字!这是想玩ATC的发烧友无法回避的问题,须要有思想准备,量力而行。否则,“娶”到家中,“养不起”,岂不尴尬。
      3.与当今其他名器相比,ATC确实不甚重视高频延伸。它用Audax(现在也由Vifa代制)大口径高音单元(与5/9、5/8所用相似),强调和中音的衔接而牺牲超高,结果形成ATC质感强而空气感弱的特点。这对专业用途毫无妨碍(FM立体声高只到14000Hz),但在家用hi-end范围里,面对讲究的发烧友,比较之下对ATC的音场和空间感便有所挑剔了。为其配一对极品超高音如Elac的“蘑菇头”,不失为一个办法。最后,ATC音箱的型号自成一派,按容积定名,如20就是20升,100就是100升。一般居室条件,20和20T最实用
TOP
5#

現代版、超線性、鑑聽經典
評ATC SCM-100PSL喇叭 楊德宜
搭配試聽器材: 數位訊源:California Audio Labs CL-20,Theta GⅤa,Mark Levinson No. 360SXL。前級:Mark Levinson No. 38SXL,Jeff Rowland Coherence。後級:Mark Levinson No. 23.5XL,Bryston 9BST。參考喇叭:ATC SCM-100P。線材:Prophecy Velocity、Progressive數位線,Audioquest Diamond、MIT CVT MI-330 Terminator、Prophecy Xpender、Siltech 4-120訊號線,MIT CVT MH-750E Extended、Power Source SE、Kimber Kable KS-3035喇叭線,Power Source、ART電源線。電源處理器:Tice Power Block Ⅲ Signature。  音響迷一生中得換幾對喇叭?這可能會是個相當有趣的話題。有些人從小喇叭一路玩起,空間愈大喇叭也換得愈大,或是空間不變而拼命增大喇叭體積者。有些人喜愛更換不同形態的產品,動圈式用過換靜電喇叭,接著鋁帶、動板、混血式無一錯過,最後又回到動圈式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當然更有些人專攻固定一種品牌,玩膩了或是玩透了就再上一級,直到換無可換,沒得升級時再引領期盼原廠推出新旗艦。舉這些例子會不會太偏激了一點?確實是,不過無論是哪一種人,我都衷心期望他們能真正摸清楚一對喇叭的個性,確定為它找到了一定程度的良好搭配方式,並且也瞭解自己接下來要追求的是什麼,才去認真考慮換喇叭的可能性。本刊劉仁陽顧問便是最佳典範,雖然在他家進出過的器材不計其數,不過近十幾年來從Altec 9862落定之後,接下來的Infinity IRS-Beta、IRS Ⅴ、Genesis Ⅱ.5、Genesis Ⅱ乃至於目前的Genesis Ⅰ,都在在顯示他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每一款喇叭都確實摸透、確定達到調無可調的地步才晉級下一對;這是我認為每一位音響迷都應該學習的目標。又如前幾期介紹的資深主筆李富桂,他坐擁一對Martin Logan Monolith Ⅲ長達九年,市面上普遍不合理高價的新產品對他來說沒啥意義,真要換喇叭也希望能找到一款合乎預算、又能有近似聲音走向的產品,讓他多年來累積下來的聲音性格與調聲目標更精進。鑑聽喇叭進入一般環境的實用性比較起來,我的ATC SCM-100P「才」買了六年左右,好像還不必急著換吧!說實話,時間長短不是重點,最主要的著眼點還是得放在「發揮到何等程度」而定。就我個人的看法,喇叭在所有的器材選擇中學問最大,因為它實際關係到了空間問題,對聲音走向的影響程度最大,而且具有決定周邊器材該如何搭配的最重要因素。以一般人的調整功力來說,認真搞好一對喇叭得花上十年八年本來就是稀鬆平常的事,在這段時間內應該努力尋找能夠將其發揮良好的搭配器材,並且將空間與喇叭的關係調整到相輔相成之地步。或許是因為功力不足,我到現在還不敢說已經完全摸透SCM-100P的潛力,再加上這幾年來一直更換聆聽空間,還曾經有三年時間在國外沒得玩……所以,每次打開主系統播放音樂,我的感覺就與試聽評論器材幾乎沒有兩樣。不過話說回來,我總是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好像鑑聽喇叭才有這樣的特異功能吧!」。或許是因為這些出自專業廠商的產品異常堅固耐操,也或許是它們慣有的中性特色,又或許是它們在二手市場上往往特別保值,我不但自己擁有多對鑑聽喇叭(當然,錄音工作需要也是原因之一),每當有朋友要我推薦一款能夠使用很多年的喇叭,我總是順口就談起幾個鑑聽喇叭品牌的特色。是因為自己的「專業情結」嗎?我不否認,不過平心而論,我認為鑑聽喇叭能夠帶給音響迷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不太受環境空間的限制下,第一時間就表現出精準的聲音特色來。只是,鑑聽喇叭往往無論效率高低,高功率大電流擴大機總是難免的搭配選擇,這也是選購鑑聽喇叭前必須認清的事實。無法忽視的鑑聽名廠 - ATC六年前決定送走Genesis Ⅲ,多方比較後確認鑑聽喇叭是我所要擁有的對象時,ATC SCM-100P就被我毫不猶豫的請進門。其中理由除了它在本地名氣響亮,旗下各款產品都成為該價位與體積的注目焦點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ATC的聲音走向合乎個人喜好,還有原廠的幾項設計理念深得我心。這些設計重點雖然多次在論壇上闡述過了,不過我藉著這篇新版「SL」喇叭的評論還是再簡述一次,希望新讀者們能夠對這家公司自1974年以來的設計堅持有所瞭解。堅持之一:軟凸盆中音單體眾所皆知,ATC最著名的單體是一只稱為SM 75-150凸盆式中音,它號稱能夠完整再生人耳最敏感的300Hz至4KHz頻率範圍。據ATC原廠的資料表示,目前市售的三音路喇叭當中,絕少有例子能夠將中音與低音的分頻點設定在400Hz以下,就是因為它們所使用的中音單體無法同時兼顧兩端延伸。不過,這只單體為何有如此能耐呢?祕訣就在於「軟凸盆(Soft Dome)技術」。ATC說硬質振膜生產相當容易,不過它先天的缺陷就是容易讓人聽出自身色彩(Colouation) - 換句話說,就是失真很明顯。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家喇叭上,ATC堅持使用製造耗時,且造價昂貴的軟凸盆中音單體,除了能夠大為降低失真,頻率響應曲線也會比傳統硬質振膜產品更為平順。堅持之二:磁隙寬度必定大於音圈寬度就ATC的說法,磁鐵影響範圍與線圈的設計關係密切,而且是喇叭單體最常見的失真來源之一,可惜一般喇叭設計者多半忽略掉了這一點。這其間的解決方式有許多種,ATC所使用的是最有效,但也最昂貴的一種 - 直接加大磁隙寬度(或許應該說加大磁鐵體積),讓線圈完全籠罩在磁力範圍內。姑且不論材質或是天然、人造磁鐵的優劣,ATC的作法確實可以讓振膜運動更線性,而且輸入單體的訊號強度有多高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堅持之三:低效率與複雜的分音器設計有沒有搞錯,你喜愛低效率的喇叭?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不過這僅限於鑑聽喇叭的範疇內(這個論點絕對無法完全套用在所有的喇叭上,否則那些小功率的單端管機情何以堪?)。我自己手上有PMC、Westlake、Yamaha等多種效率不低的鑑聽喇叭,但是它們卻不約而同的對擴大機功率與電流輸出能力需索無度,箇中道理就在於「阻尼因素」這個癥結上。既然高效率的好處在鑑聽喇叭上無法顯現,您還是需要高功率、大電流的後級才能制服它們,何不欣然接受中低效率喇叭的好處,因為這類產品往往能夠提供更大的動態範圍。不過,ATC喇叭的低效率特性並非完全是刻意形成,我在前年造訪幾家英國廠商時,談到ATC單體他們總是會說同樣的話:「價格先不談……特性真是沒話說,不過實在是太難推了(Hard to Drive)……一般用家恐怕很難有適當的擴大機來搭配」,由此可知ATC單體的效率偏低是公認事實。另外,為了讓各單體之間的頻率銜接儘可能平順,ATC設計的分音器向來複雜異常,分頻網路盡善盡美的代價就是盡情打壓效率。您要說我怪僻也好,怪我變態也行,偏偏一看到那大得離譜的分音器線路板就會讓我莫名興奮。在大音壓播放狀態下,想到後級產生的高熱起因於那些怪胎單體與分音器,那種快感比起和異性親熱還要High上一大截。SL = Super Linear表完ATC的光榮傳統,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吧!從1997年開始,ATC將旗下產品逐步進行小幅度改款,賦予SL(Super Linear) - 超線性單體版本,而舊有的型號旋即停產。首先登場的是經典小喇叭SCM-20,其後SCM-50、100以及更高級的型號陸續出籠,目前僅剩下最小型的SCM-10與A7二款尚未更動。從原廠的資料看來,這次改款的重點主要是在所謂的「超線性單體」,其他部份似乎沒啥重要性,文字說明中連提都沒提到。去年Hi-End音響大展時,我首次有機會向此間代理商詢問相關資訊,才發現原廠所謂的單體改款其實只有低音部份(SCM-20為中低音單體),高音與中音單體則完全照舊。另外,低音反射導管的變動幅度頗大,分音器也有部份修改,這些都是日後評論「SL」版本應該注意的地方。很可惜的是,原廠資料僅有約略說明「SL」版本單體的好處,卻沒能對於修改的幅度與方式多作解釋。我原本想傳真一份問題去英國請ATC說明,不過又隨即想到Billy Woodman先生是一位慢郎中,以前傳真問題過去給他都得等上許久才有回覆,有時候速度之慢會讓我連先前問些什麼問題都忘了,所以只好作罷。不過,就算這份原廠說明文字再簡單,我還是發現其中有一些部份與先前獲得的資訊有出入之處。ATC說這個Super Linear技術是一位Eddy Currents先生的研究成果,主要發展目的是為了降低單體的失真率,進而在聽感上提升「中頻」的清晰度,使樂器的表現更加傳真,對於錄音鑑聽當然也會有正面助益。由於線圈繞製方式與磁鐵採用有所改進,新版超線性單體能夠有效降低三次諧波失真達12-15dB,「聲音更傳真,更開闊」就是ATC對改款的最後註解。就技術規格來作比較,卻又發現其中有些疑慮。我手中並沒有舊款SCM-100P的規格數據,所以翻閱1994年TAS的器材年鑑來作參考,其中記錄的數字幾乎與SCM-100PSL的原廠說明完全一樣,差別僅在於「最大播放音壓」與「重量」二項;有趣的是,舊款比起新款竟然好上許多 - SCM-100P分別為125dB與72公斤(160磅),而SCM-100PSL則為115dB與57公斤。我不清楚這是否起因於資料錯誤,不過實際搬運起來,我的舊款喇叭確實比較中了一些,只是感覺上沒有十幾公斤這麼誇張。如果您想要徹底瞭解其中原委,最好還是向代理商求證一番。新舊二款的徹底剖析有趣吧!代理商說原廠改了低音單體,他老兄卻說主要更動幅度是在中音,而且對於其餘部份隻字未提。為了徹底瞭解二者的差異,我只好把它們全部拆開來研究一下,看看箇中道理究竟何在。您可別小看這個工作,ATC喇叭拆起來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因為他們家的產品除了A7之外,其餘型號的前障板都可以拆卸 - 意思就是說,您得要先把單體全部取下(共15支螺絲),再把前障板拿下(14支長螺絲)才能看清SCM-100的音箱內貌。最討人厭的是,它的低音單體奇重無比,拆卸過程總是嫌二隻手不夠用,而中音單體又是從內部「箝」在前障板上,得要把整個前障板卸下才能移動這個珍貴的軟凸盆中音,更別說裝回去有多麻煩了。讓我們先從音箱看起吧。基本上新舊二款的音箱結構完全相同,就連內側壁與頂板下緣的阻尼物質都如出一轍,看來ATC原廠壓根兒沒打算更動SCM系列的基本設計。不過,舊款SCM-100的吸音棉使用得比較多,而且從中、高音獨立音箱隔板的前緣部份開始,有一層網子呈約40度夾角向後傾斜至背板固定,使得上半部的吸音棉向下延伸至低音音箱內,新版SCM-100則完全取消這種作法。至於代理商所說的低音反射導管部份,確實在新版SCM-100上有顯著不同。舊款產品的低音導管與一般喇叭無異,一支短的直管延伸至音箱深度約一半位置;新版的導管不但向上彎曲,而且還向音箱縱軸線的位置延伸,最後定位在低音單體的軸心正中央。換句話說,原廠用了取巧的方式將低音反射導管變長,目的當然是為了增加低頻的延伸與量感。有趣的新舊版單體研究原廠說單體改款主要是著重在中音,但是代理商卻說低音單體改了,所以不論誰才正確,眼前能夠確定的是高音一定沒換,對嗎?沒錯,新舊版使用了同一只高音單體,不過我的SCM-100P已經稍有歷史,上頭的高音單體型號為D26TG,而新版SCM-100PSL的高音單體則是D27TG。據代理商表示,末期的SCM-100P也是採用這只D27TG,而且二者之間的變動幅度微乎其微,可以說完全聽不出差異來。聲音的變動稍後再論,從單體正面外觀、背部體型與整體重量來說,D26TG與D27TG確實沒有絲毫差別(順帶一提,總編在九年前評論SCM-100A時,那只外觀完全相同的高音型號則是『25』)。我相信如ATC這般嚴謹認真的廠商不會打馬虎眼,型號既然不同就表示內容一定有所變動,不過既然這是在「SL」版本問世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單體,也早就用在舊款SCM-100上了,深入討論的意義似乎不大。中音與低音的部份不但相當有趣,甚至還讓我覺得有點「詭異」。先從中音單體看起。從圖片中讀者可以看出,這二只單體的正面外觀別無二致,而它們的背部形狀、外貌也幾乎完全相同,可是重量卻有明顯差異,新版單體拿起來確實重了一點。很可惜的是,我在它們身上都找不到任何型號標示,因此只能推測原廠的說明無誤,這只SM 75-150軟凸盆中音在磁鐵選用已經有了更動,所以才能在外觀相同的情況下,讓重量明顯增加一截。低音單體的部份就一目了然,代理商說的沒錯,新版喇叭的低音單體和舊款完全不同。從正面看,它們的振膜、懸邊材質仍然如出一徹,不過舊款單體的框架較為粗壯,磁鐵部份還加了一個外罩;新版單體看起來簡單了許多,而正中央標示的「Type」一項也由「SC」改為「SL」。內容的變動當然還是不得而知,不過說坦白話,舊款單體不但看起來兇悍許多,連重量都明顯勝出新款SL單體。當然,這是用家如我的非理性感受,聲音表現才是改款成功與否的評論點。其他細部差異不大新舊版的分音器拿來比對,也可以發現其間的零件配置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差異並不大,甚至二者都是SCM-100與SCM-50共用電路板的設計模式。在舊款的分音器上有「Issue 1」字樣,表示這是第一代的分音器版本,而新版上頭則有「Issue 3」的標示。那麼第二代呢?很簡單,就是改款前的晚期產品所使用之版本。在零件方面,舊版的電容器使用了ANSAR產品,而新版則使用標示了ATC字樣的電容;不過它們的體積、外觀都完全一樣,甚至還同樣標示了「SuperSound」,應該是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水泥電阻的外觀也是完全一樣,差別僅在於新舊款的品牌字樣分別為「UTM」與「RS」而已。另外,背板端子也是一小處改變。ATC向來使用英國Michell的三用端子,雖然這回新版喇叭用的端子外觀較粗大,結構與Michell則是完全相同,只是沒有品牌標示而已。其他的細部差異幾乎不值得一提,因為這些如木皮顏色的些許變化,腳架材質的表面處理等,對於小廠而言都是屬於較難掌握的變數,可能不同批號的同款產品都會存在著這些差異。只要您用過幾次Hi-End小廠的產品就應該很瞭解,這個部份實在沒有深入探討的必要。首重周邊搭配的「中性」除了自己的參考系統,我曾經在許多地方聽過不同器材搭配SCM-100的表現,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二處都出現在論壇過。先從我的系統談起。當初我用Mark Levinson去搭配ATC純粹是憑直覺行事,幸好先後買回家之後沒有弄巧成拙,聲音走向確實與我所想要的非常接近。這二年多來進進出出的擴大機也不在少數,但是會讓我特別注意的僅有Jadis Defy-7Ⅲ與Mesa Baron二款。前者能夠讓SCM-100發出完全不同於No. 23.5XL搭配時的聲音類型:蓬鬆、溫和、暖意十足且極具水分的感受。當時我才能夠瞭解,為什麼香港雜誌曾經力讚這二款器材為絕配。後者主要是可調的工作模式令我欣賞,尤其是在120瓦輸出時不但能夠兼具三級管的優美音質,又能夠將SCM-100驅動出飽滿得難以想像的中低頻。幾個月前訪問了一位「如此音響迷」陳世忠先生,他是標準的古典管機愛用者,所以Marantz、McIntosh等經典銘器當然是搭配首選,讓二對SCM-100疊起來發出了近似大型系統的氣勢來。在他的系統中,我感受到了ATC未曾帶給我的輕鬆愉悅,濃密的中、低頻加上喇叭特有之密度與重量感,構成了以樂器基音為主軸的欣賞模式。說了這些搭配實例,無非是為了讓您瞭解ATC的最大特點之一:中性。雖然我曾經不只一次的強調,「耐長時間工作」與「大音壓播放不失真」才是鑑聽喇叭的最絕對要求,其他優點都只是錄音師選擇與否的附加條件而已。不過,「中性」無論如何都是優點,哪位錄音師會說自己不喜愛以中性的喇叭作為鑑聽標準?再來,環顧專業市場上的主流鑑聽喇叭,幾乎任何一款都能夠達到相當的中性程度。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說中性也是鑑聽喇叭的絕對要求條件呢?很簡單,因為中性沒有一定的標準,否則天底下只會有一種喇叭的聲音是正確的。如果以我個人長時間使用鑑聽喇叭,還有從事錄音工作的經驗來下定義:「儘可能接近原始樂器聲音」是錄音師的唯一標準,而「能夠忠實反應出周邊搭配器材的個性」則是音響迷的最高中性指導原則。空間對聲音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您同意我所下的定論,那麼請再容我更進一步指出:以Mark Levinson搭配ATC的聲音走向,就是我心目中最接近音響迷與錄音師的中性標準之一。我相信這時候應該會有許多人發出不平之鳴,No. 23.5推SCM-100不是出了名的沒低音嗎?請注意,先不論您的觀點是否屬實,不過這確實和中性扯不上什麼關係,而且我會將這個部份再作解釋,在此先舉另外一個例子。苗栗黎先生的系統在論壇上出現過二次,都是以Dynaudio Acoustics M-3鑑聽喇叭亮相,不過早在他使用SCM-100的時期,我就在經銷商的安排下前往拜訪。當時他使用mbl 6010與Krell KSA-250的組合進行搭配,理論上聲音濃密程度應該比我的系統還要高(那時候我的前級為Audio Research SP-11SE),可是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看待,當場所發出之聲音確實比我家中的清淡許多。問題何在?因為黎先生的空間比我大得多,十幾坪的開放空間又沒有什麼吸音處理,所以聆聽直接音的成份比較大;我當時天母的住家是標準公寓,客廳大約只有八坪,又是近乎密閉式的空間,所以味道當然會比較重。這是我談了如此多的重點:「中性」對器材而言是優點,是一種可以讓您拿來當作利器的優點。由於ATC本身不帶有太濃厚的色彩,所以您可以在周邊器材上盡情調配,再針對空間的屬性來作全盤規劃。有了這樣的一對喇叭,您說,玩上十年八年算是過分的要求嗎?新舊款之間的聲音差異自然的樂器質感,雄渾的中頻下段,精密的形體比例,中型喇叭罕見的衝擊力,還有極為錄音母帶播放時的透明度,這些都是我認為SCM-100的表現過人之處。可喜的是,上述優點在SCM-100PSL上幾乎完全保留,足以看出原廠並非是針對家用市場進行改款,它仍然是一對深具參考標準的鑑聽工具。那麼,新款SCM-100PSL帶來了什麼先前所沒有的好處呢?在長時間的聆聽比較之後,我認為聲音改變主要著重在三個方向:第一、低頻量感與延伸都更好,中低下段的控制力有明顯增加。第二、音質純度有些許提升。第三、高音與中音頻段的活生感與透明度都更進步。先來說低音表現的部份。應該是來自於單體更換的緣故,SCM-100PSL的低音量感確實比舊款喇叭多,而且感覺上也較為延伸;有趣的是它們之間規格數據完全相同,-6dB的低頻截止點都在32Hz附近。這個直接聽感的好處可以從樂器線條上明顯察覺,大提琴、低音貝斯與大鼓的形體感更具體,而且控制力會更肆無忌憚的顯現出來。唯一令我感到不解與遺憾的是,它的衝擊力雖然仍維持相當的過人水準,但是比起舊款喇叭卻稍有不如,尤其是在以打擊樂器為表現主體的錄音段落會更明顯。所以,「中型喇叭罕見的衝擊力」仍然過關,但這也是我所謂「幾乎」完全保留SCM-100P優點的原因所在。就音質純度而言,我相信任何人在AB Test的過程中,都不難感受到新款喇叭的進步。或許是原廠宣稱的「SL」技術降低了失真,也可能是分音器修改所帶來的功勞,當我用DAT播放自己錄製的母帶時,聲音純淨通透之程度確實更接近我在錄音室初完成的聽感。或許應該這樣說:如果以原始樂器的聲音為標準,樂手當初在錄音間所演奏的音色、音質,在SCM-100PSL上播放能夠更直接的顯現出來。或許,這可以解釋為ATC向「中性」更進一步的成績。活生感、透明度的提升應該與前述之音質表現有絕對關係,特別拿出來談是因為它們對直接聽感的影響。陳世忠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談到他把本地最後二對SCM-100P買下來運到新加坡的住所,因為新版喇叭對他而言聲音較具現代感,可能比較不合乎古典管機的走向。個人有個人的喜好與玩法,我相信他作選擇之前亦是考慮許久,很清楚自己所要追求的方向為何。不過,難以否認的事實是,目前市面上的器材大多是以增進透明度為設計目標,畢竟這樣的聲音走向較容易在第一時間吸引注意,甚至得到消費者的好感。既然增加了透明度,在我的系統比較下活生感也更進步,最直接帶給人的印象當然是更具現代感。所以,當您有機會從中試聽比較時,請先注意這二項改變是否能夠與您的搭配器材契合,再考慮「較具現代感」的聲音是否應該接受。更適合家用的鑑聽喇叭從上述的這些聲音改變來看,對一般人而言最具誘惑力的應該還是低頻表現部份。如同前面所說的,許多人詬病ATC低音不夠,甚至配上ML的擴大機會更嚴重;在某些空間條件下,它的高音也不是很多,有時候還會讓人覺得太暗了些。不過請別忘了,這是一款鑑聽喇叭,它是要在錄音室大聲播放用的,平均100dB以上的長時間播放環境對它而言稀鬆平常,原廠當然得依照實際需求去調整平衡性。以前住在天母公寓時不能開太大聲,所以我也曾經認真考慮過加裝一只超低音喇叭,不過將它搬到錄音室去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甚至在目前隔音良好的主系統聆聽室中,它也能表現出相當令我滿意的平衡性來。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播放環境,如何能獲得良好的平衡性呢?說實話,我認為並不是一件易事,除非您所選定的擴大機剛好能帶來豐沛低頻,利用喇叭的中性特質來表現出您要的聲音走向,要不然就得求助新版的SCM-100PSL了。在小音量播放下,改款後的低頻量感增加確實是一大助益,加上中高頻透明感與活生感的提升,聽起來就像是加了響度開關的功能一樣;當然,它不會發生一般響度開關的劣化音質現象。這整體改變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音域間的連貫性、一致性都更高,小音量的播放狀態下會感覺聲音更為平順自然。不過,我卻也從中發現原廠設計的另一絕妙之處,那就是這些特質會隨著加大音量而逐漸消失 - 換句話說,當播放音壓維持在原先預設的錄音鑑聽理想狀態時,SCM-100PSL的平衡性與SCM-100P基本上別無二致,並不會因為這次改款增加了部份低頻量感與透明感,而使得它不再適合作為鑑聽標準。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由於小音量播放時的平衡性提高,SCM-100PSL已經比改款前更適合在一般聆聽空間中使用,而且絲毫未損它鑑聽喇叭的身分。三十萬元以內最強勢的機種之一您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多篇幅去談SCM-100的改款內容,偏偏對它的聲音表現描述僅止於新舊款之間的差異,反而在層次感、定位感、空間感等許多「音響二十要」項目上隻字未提呢?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部份在改款前後的差異不大,而且它確實能夠表現出該價位應有的水準來。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在其他價格相近的喇叭中,找到一些足以在某些項目勝過SCM-100的產品,不過若是談到整體表現,我還是認為顯少有喇叭能與它匹敵。在交稿前夕,我和許詠翔談起了這對喇叭的聆聽感想,隨即想到一個問題:在三十萬元以內的喇叭中,不分種類、體積與設計方式,有哪一對足以拿來和SCM-100相提並論?他側著頭想了許久,告訴我Elac 215-4π可能有希望,而我絞盡腦汁也只想得出PMC MB-1一款。我從來沒有機會好好聽過215-4π,所以不敢妄下斷語;MB-1正好跨在三十萬元的門檻上,對我而言它們確實旗鼓相當,各有各的長處與設計特點。幸好,它們各有各的屬性,相信擁護族群也應該壁壘分明才是。SCM-100PSL定價27萬元,與ATC剛進入本地市場時的SCM-100A價格相當,而改款前的SCM-100P則為23萬元,漲價幅度尚能接受。整體而言,我正面肯定ATC這次在「SL」版本上的改款方向與效果,尤其是考慮到它更適合於一般居家空間使用,以及在同價位喇叭中的競爭力與保值程度,私心的建議您去仔細試聽這款喇叭,然後帶它回家玩上十年八年。
TOP
6#

一点 在 2006-11-11 7:39:50 发表的内容
[quote]rew 在 2006-11-8 21:05:12 发表的内容

ATCActive 10主动式喇叭50/200瓦驱动
真心相伴听音乐-ATC Active 10喇叭 刘汉盛
用Active 10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那钢琴的声音就是晶莹与木头味的综合体。钢琴音粒虽然不是雄壮大颗那种,但适当的形体以及清楚的触键质感却把钢琴的真实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听这样的钢琴与小提琴音乐时,真令人兴起大喇叭有何用之感。
  
首先我认为刘写的东西在写手里还是非常好的!喜欢看看,但不能当真。谁用MBL6010带10?有6010、Burmester808之类的前级,谁还玩10,如果不玩,就听音乐,听人声,有那钱,我还是来套西电300B+罗杰丝3/5A好!


我用ATC100A,SCA2,能听到刘汉盛描述ATC Active 10声音种种的迷人之处,感到刘汉盛这篇对ATC Active 10声音的描述非常确切。
西电300B+罗杰丝3/5A一定很诱惑人,不过缺乏ATC的全面等,有钱300B+罗杰丝3/5A作为二房不听看着也舒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