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曾当过好几年全职音响测评,几年来都呆在家,平均每月实试十件器材以上,先不管当一个写手是忠奸,或可有真材实学,负面的例如硬销、膳稿等,我们都知道,正面呢?
一个写手无论怎忠诚地测评器材,因为环境、搭配器材、周边和软件等,也令结果不可能全面,而且也不可以完全排除写手的个人听音偏好。
另外也受限於测评样机;借来的是新是旧?能借多久?测听时机器到底是在什么状态?
至於这次比上次好之类的测评结论,只能当作这次写手把系统玩得比上次好,不能完全看作这次的机器比上次好。
所以关键不是执笔者怎写,是大家怎去看,怎去理解,我见从来不少对评论的正负面争执,都因大家断章取义的太关注某此大标题,从没认真细读内文作者对大标题的真正描述。。。任何传媒什至乎普通坊间读物都会用大标题或书名去吸引大家,所以读者的理解力十分重要;历史久远经不同国藉语文多年来不停研究注释的圣经,今天不同神父和牧师对同一章节还仍可以有不同理解,何况一篇音响评论?
而且大家也很易被照片误导;拍得漂亮吸引是不难,拍出真实才不易!而且音响也有点像时裝,不一定卖布料,但一定卖设计和穿上身的效果。。。一件看上去没几个钱材料的机器如果被评上天,大家就要看用什么环境、系统和周边去搭配作测评。就如在服裝展上模特儿穿得惊艳华丽,在你身上可能一塌糊涂,相反金堆玉砌亦不一定是效果的保证。
另外我经常建议烧友,尽读全球你有办法去解读不同国家/语言的测评、和比较官方、商业性或坊间不管是否马甲伪编的评论,目的是单纯指向这机器的基本风格;清?柔?厚?快?还是慢?来评估该机器是否你目标的类別,因这世上再富有再大权的企业也不可能全球性地只手遮天,如果全球一致公认这机器的风格,也差不到那里去,但任何文章的中间描述和好坏评论就算全球一致,也只能当作一个搭配的参考实例,最终还是要大家找机会亲自耳听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