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施纳贝尔和肯普夫的贝多芬钢奏全集 [复制链接]

1#

好友贝多芬 在 2004-3-30 16:09:09 发表的内容


        我们讨论的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音版本,这种独奏乐器的演绎录音的版本对于单声道和立体声的争执,似乎意义不是很大。的确独奏乐器的录音所需要的立体感和音场,定位,层次,乐队的整体感和音质要求不高,而且五十年代的录音技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母雍置疑的,这种录音的版本是可以接受的本人同意。用来欣赏和收藏本不该遭非议,这是事实。我的老贝钢奏全集是肯普夫的单声道的录音的确不错。说早期音乐家门的演绎水准造诣很高,并且现在的艺术家(特别是立体声录音之后)是不可超越的。这就有待探讨了!收藏艺术家的作品是人们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收藏早期录音(单声道)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我是不能同意的。去过现场听音乐的人都知道,独奏乐器和小型室内乐的演奏效果和大型的交响性音乐会的演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听小型乐队演奏可以失去一些细节,也可以朦胧一些。但交响性音乐和管旋乐队的演奏(交响曲,管旋乐,协奏曲,交响诗等大型作品)从整体感,细节,音场,音色,动态,层次,定向,定位,旋乐的质感,铜管乐的光辉灿烂,乐队齐奏的震撼,要求极高。这些都可以影响交响性作品的欣赏甚至对音乐完整的理解。单声道录音根本谈不上有如此丰富的细节,和如此大的变化和细节表现。我们怎磨能从作品中体会到大师门的音乐精髓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享受呢?我们所说的他们的伟大的诠释,大部分是通过听现场来评论的,而不是靠单声道录音来评价的。这一点必须达到共识!如果你听过现场的话。你能说在音响中听到的伏特文革勒真的比卡拉扬的贝多芬的全集艺术性更高吗?
       那磨单声道录音能否达到现场的效果哪?答案是否定的。单声道录音根本答不到这一点。我们听单声道录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磨既然有了立体声和数码音响,他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能够替代现场的演出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干吗我们还要极力的抱守残缺那?过去的录音我们应该有应该听,这是我们对艺术的执捉!保留他们的作品是尊重艺术的表现。而非现代人的欣赏品位的需要。有的人认为只有收藏单声道录音才是对艺术真正追求,不承认现时一味怀旧,是否认为陶醉在残缺的过去,才是真正的懂得艺术和品位?缅怀大师和聆听他们的作品的人,在这样的声音和环境下还有如此高的欣赏能力,真是值得我尊敬和钦佩,我真做不到。[不过我还是拥有了伏特文革勒,托斯卡尼尼的贝交全集,等一些音乐大师的作品]但喜不喜欢过去是一会事,喜不喜欢过去的录音又是一会事!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珍视现在,享受立体及数码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音乐灿烂的今天!从中体会古典音乐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享受,这才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拥有的和科学的态度!!





基本同意好友贝多芬的意见!只有演录俱佳的版本才是音乐爱好者的首选。个别的演绎确实出色又找不到立体声版本的作品除外,还有就是对某个作品特别的喜爱,要收罗和比较各种版本,以上两种情况选择单声道录音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兄台提到的“那磨既然有了立体声和数码音响,他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能够替代现场的演出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现在的录音水平确实已经十分的高明,却无法也永远无法替代现场的演出(当然,现场演出的录音除外),毕竟现场演出时,演奏家需要及时的发挥,更考验演奏家自身的艺术及技术水准!录音时可以不断的重来,直到满意为止,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最后编辑龙神转世
分享 转发
TOP
2#

adws 在 2004-3-30 16:58:34 发表的内容
三~五十年代是古典演绎家人才辈出的年代,录音技术丝毫掩盖不了他们的艺术水准,立体及数码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音乐灿烂的今天,带来的是古典爱乐群的萎缩和艺术家演绎水准的下滑,那种专注于音乐本身的全情投入在他们身上已找不到,剩下的只有势利和浮躁。各种大奖催产的音乐家普遍缺乏古典音乐修养和历史文化底韵,他们身上已见不到古典的精神,这也是偶几乎不听在世的音乐家演绎的原因。



adws 兄的说法让我想起了两个词 ——  绝对与相对!不可否认的是三~五十年的演奏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大多数更专注于艺术本身,现代很多演奏家在技术方面其实更加“规范”,而这种
“规范”恰恰使他们的特点不突出,另外,就是受到商业化的影响
使得其难以单纯专注于艺术。但还是有少数的演奏家专注于艺术,只不过需要你慧眼识珠罢了,不可一概而论。

另外,三~五十年代的演奏家有一些也有立体声的录音,是否就认为其立体声的录音不如其单声道录音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