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民乐唱片的市场销量很低,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前景。民乐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然而,“怎样发展民乐?”是目前,民乐艺术家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人受了功利的支配,把所谓的“新民乐”炒得沸沸扬扬。这些人所谓的“新民乐”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民乐曲目与MIDI杂糅起来,原曲的意境荡然无存,呈现给人们的是功利、是浮躁,这是对民乐的极大摧残与践踏,这不能不然我们这些民乐爱好者感到失望。我是支持民乐发展的,也不反对新民乐,但前提是必须有内涵、有意境。
庆幸的是有一些民乐功底深厚的大师,以艺术至上为本,努力探索民乐的发展之道,使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众多民乐大师中我看好张维良,张先后师从南派笛艺大师 —— 赵松庭、陆春龄和北派笛艺大师 —— 冯子存,深得大师真传。作为现今中国的笛箫名家,张一直致力于发展吹奏乐器,把箫的音域由原来的两个八度拓展到三个八度,成功地在传统竹笛上吹奏出24个半音,为埙谱了不少曲目并在一些电影中成功运用。他在雨果公司录制的《天幻箫音》是一个大胆的阐释,以“索、 真、卜、怆、幻、寞、玄”七个字作为曲名颇具中国哲理,曲目本身意境也颇高,在合理地结合了人声、钢琴、MIDI后表现力更强,当然如果MIDI能适当减少会更完美。《问天》作为全球第一张埙的专辑,所取得的成就自然高于《天幻箫音》, “问天、驼道、秋风、锅庄、飘零、相和、罗衣、苍莽、晨喧”,每首曲名都极具内涵 ,专辑的编曲大大减少了MIDI的运用,大量地启用了民族乐器(如,琵琶、古琴、洞箫、骨笛、鼓等等),韵味的提高也相应地提高了意境。在我的印象中,现有的新民乐专辑没有一张可出其右,可以说《问天》是一个典范,给民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真心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民乐作品
面世,使我们的民乐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