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与CD的区别——以十万元为杠杆! [复制链接]

查看: 73776|回复: 316
1#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1 14:55:00 发表
讨论了这么久有一句关于你之前引用我对器材说倒退的论点你一点都没提,只把重点留在找错别字里吗?还是你。。。。?!


这个观点是要有先决条件的。
音响器材也算是电子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能是越来越完美。
问题只是高档音响器材的消费者不多,厂家都不过多投入和发展而已。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6-06-11 17:40:43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6/6/21 12:24:1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3 17:31:00 发表
不觉得倒退是鉴赏水平没到家而已。


这顶帽子扣下来,到是扫倒了一大片哦,呵呵。
如果只是听声音,又或者把音乐当成背景,那怎么喜欢就怎么玩,毕竟是自己花的钱,肯定要买自己喜欢的。
就算吹得天花乱坠,也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指责,这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
如果音响器材是用于聆听音乐,特别是结构复杂、宏伟的大部制音乐,就来不得半点吹嘘了。
说实话对于古董音响器材真不感冒,无论商家或是使用者如何吹嘘他淳厚、圆润、宽松,但却缺乏速度和动态,对于音乐的还原来说,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先不说音场、定位一塌糊涂,常见的小提琴和弦颤奏听不到节奏,更甚是根本听不到,更不要说变奏了都根本没反应。
我没有水平评论作曲大师写这些和弦颤奏的寓意,但对于整体音乐来说,总不可能是可有可无吧?
相对于现场和蓝光来说,明明看到(知道)这段音乐乐手们的弓弦上下翻飞,可在音响器材里却偏偏听不到,难道他们只是作作样子唬弄我们?
对于这样的音响系统,无论价钱有多贵(以眼睛来看音响)、无论(玄学大师)如何吹嘘,都不会接受。
毕竟道理就摆在这里。
TOP
3#

太快了?
经过录音、混音。。。。。。等一系列操作,怎么也快不过现场演奏吧?
现在讨论的不是喜欢不喜欢,而是古董音响器材瞬态反应太慢,导致微动态的丢失继而是音乐元素的缺失。
难道作曲大师们所写的那些微弱颤奏是多余的?
不能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音响器材大家会接受吗?
TOP
4#

快过现场??????
TOP
5#

功率放大器有一个指标叫做转换速率(也叫回转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电压上升的幅值,单位是伏/微秒。
简单地说就是输入一个卒发信号,功率放大器从零至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大家可以近似看成汽车的加速度(也就是0--100公里/小时所需要的时间)
我想知道有那个古董功放会标出来?
TOP
6#

不要老拿调教来说事,毕竟物理指标就摆在那里。
瞬态反应这个指标决定了音乐起伏的跟随性,肯定是越快越好,因为他无论如何都快不过音乐。
TOP
7#

不讲物理参数,只谈中庸之道?
音响器材是电子产品还是艺术品?
这不就是玄学吗?
TOP
8#

有没有人觉得汽车的加速度越快越容易出事故?
嗯,技术差的人会觉得。
TOP
9#

还有开惯了拖拉机的人也会觉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