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茶壶的大哥请进来指点一下! [复制链接]

查看: 16814|回复: 132
1#

哈哈, 不敢当 -- 真正的高人是不轻易出声的, 即使出声也不象我这样碟碟不休. --看看天神的贴中那位才是高人. 令人高山仰止.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上说得有道理. 现在许多事情都容易陷于"水深"火热中, 也正因此, 对于泥料, 我甘于"不求甚解".
TOP
3#

呵呵, 我凑和几句:
1, 如DR. KUANG所说, 450现在确实买不到真紫砂.
2. 如3楼所说, "应景"的东西大多是批量货, 没什么真正价值.

3., 从图看, 这显然是非常劣的泥料加化工料烧出来的"黑紫砂". 但从表面质感看来, 显然连"紫砂"都算不上. 质不过关.

4. 壶口那"龙" 的头象马, 身象壁虎, 而且头居然是向背的. 整体豪无神韵. 工艺不过关.

5. 整体壶形不属于任何壶系, 师出无门. 出身不过关. (创新必须有深厚的传统底蕴, 否则便少缺了内涵.)

另, 澄清一下, 真的紫砂, 表面绝对不可能是光滑的. 而是因泥质不同而呈现精细不一的颗粒质感的. 之所以显得光滑, 是因为长期正确使用后壶表形成包浆, 呈黯然的光泽.
新壶如果光亮, 那通常是贼亮贼亮的油光. 及人工打蜡或抛光所为. 于健康无益.

最后, 不管泥料优劣, 手工高低. 其实只要特别合自己眼缘, 没有常规质量问题. 收归已用无可厚非. 只要自己喜欢并能享受到它带来的乐趣, 有何不可? 别人的意见只是供你参考.

有不当之处, 请指正.
TOP
4#

再罗索一下:

图中这壶的壶口造型, 恐怕造成断水不利落, 倒完茶后会有余量沿壶口滴下, 实际使用起来可能不是非常爽.
TOP
5#

天神 在 2006-7-2 17:07:21 发表的内容
闻香 在 2006-7-2 16:58:46 发表的内容
汗!!! 真是说曹操, 曹操到!
幸会!!! 神兄!!!

这个故事再度令人相信: 在别人背后说他好话, 别担心他听不到. 哈哈... ...
闻兄多来小弟的茶帖作客啊,我是初学普洱、初学玩壶,还请多多指教呢。


哈, 能与天神兄交流不胜荣幸!
只是身处的交际圈中, 无人HI-FI, 无人品茶. 孤家寡人, 导致孤陋寡闻. 对于普洱, 更是只识其色未能辨其香. 希望天神兄多分享心得供学习!
TOP
6#

哈, 小弟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相互交流罢了.
上面这把的神韵与第一把有天壤之别(壶身比例很好). 无论泥料, 工艺都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只是侧面, 但可以看出壶口内径应该是圆的 -- 有时专业与否就表现在这些直观的细节上.

看来楼主是比较喜欢造型较复杂的工艺. 但这类壶较难保养, 例如那条龙, 易积尘或水垢. 但只要日常注意, 也不是不可克服的问题.

另外一点愚见供参考:
1. 要注意壶盖上是否有气孔. 这问题好象很低级, 但实事求是, 我没见过实物, 起码图上的角度看不到. 如果没有的坚决不买 -- 说夸张点, 相当于没反相孔的低音炮...
2. 不知此壶容量多少CC (呵呵, 所以说我是不专业的, 专业的大概能看得出), 也不知道你是供几人喝茶用的?
如果通常是1~3人喝, 则160cc较恰当, 一个人时不会太多, 三个人是不用频频冲.
大壶一来不经济, 茶叶放得少, 则淡, 多又浪费 -- 茶叶不便宜, 呵呵. 而且还浪费水. (顺便说一下, 喝工夫茶不环保, 特别浪费水, 呵呵, 再过百十来年, 恐怕政府要禁的 -_-!)
3. 此壶的壶身较深, 清茶渣较麻烦. (我个人是实用至上的)
TOP
7#

说到茶渣, 容易引发口水战 -- 关于养壶.
说说我个的看法 (纯属个人看法, 看官可持否定态度, 但别和我争, 我不喜欢口水战)

说起养壶, 那可是玄之以玄... 足以专开一论坛开战. 所以我不说"养壶", 只说"用壶".
主要有两说: 一, 冲后不清茶渣, 蓄心积虑积累壶内茶垢. 谓之养"壶内茶山".
二, 冲后清干净, 保持壶身干爽.
我赞同后者, 那所谓茶垢茶山, 抛开化学成份不讲, 最直白的就是, 找面镜子照一照你的牙齿背面(朝咽喉那面) -- 看到了吗, 牙齿与牙床相交处是否有黑而坚的污垢, 江湖人称牙石吧. 那是好东西吗? 茶垢与牙垢, 是好是坏, 自有公论.

再有, 开刚才接触紫砂, 建议从些较基本的壶形入手, 如水平壶, 西施壶, 石瓢壶等. 无它, 相当于基本功.

即使你很喜欢千禧龙, 我说过了, 自己喜欢就好. 但建议你同时买把水平壶, 这样, 相当于有了一把尺, 能让你更直观地衡量其他壶的利弊.

以上是我自身体验, 如我的签名图, 右侧那把青狮壶, 当时是一见钟情, 喜欢得睡不着觉. 但因订制时"的托非人", 成品神韵极缺. 买来后基本没怎么用. 反而右边那把纯朱泥西施, 越用越喜欢.
TOP
8#

汗!!! 真是说曹操, 曹操到!
幸会!!! 神兄!!!

这个故事再度令人相信: 在别人背后说他好话, 别担心他听不到. 哈哈... ...
TOP
9#

接着补充: 新壶买来后, 放在干净的容器内, 用水煮一煮. 谓之"开壶". 相当于医疗器械消毒. 只是于紫砂, 有助于去除新壶的泥味, 炭火味.
煮的时候也可放些茶叶下去, 心理感觉会更好. 呵呵.
至于放猪骨头什么的下去煮, 让壶表发亮, 那是邪说. 相当于在CD机上放块猪肉能增加人声的肉感 -- 有人信的, 哈哈.

紫砂最忌油, 包括人手上本身的油腻. 有人说紫砂要常用手摩娑, 使表面形成包浆, 绝非正途.

好了, 抛完书包了. 有不当之处, 请达人指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