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兄:这个现象很正常,人的听觉特性是在不同频率具有不同的敏锐性,通常1kHz附近的灵敏度最高,而在10kHz以上和100Hz以下灵敏度急剧下降,而且与声音本身的强度也有关。同样物理强度的声音,不同频段的听觉主观感受的响度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达到主观听感同样的响度,就需要对高频和低频部分的声音给予补偿——80~90年代的时候,许多低档功放就有“响度补偿”loudness对低频和高频信号进行提升,以达到主观听感具有同样响度的效果。但是在hifi中,基本上所有的器材都取消了这一功能。专业器材调音台例外。
建议老兄找本实验心理学或声学工程方面的书看看,以老兄的悟性,很快就可以明白了。
本来音箱的低频端的电——声转换效能下降,所以低频响应曲线有一个自然的衰减,再加之人耳的听觉特性,许多音箱在低频端的响度较之中频段有所不足,感觉声音薄,而且,平均响度越低,这种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平均响度越低,低频和高频相对于中频部分的听觉灵敏度更低,需要更大的补偿量才能实现主观上的“等响度”。
所以,即使你把音箱的频率相应曲线做到如同CD一样从20hz~20khz完全平直,但是,主观上的听感仍然会觉得低频不够——除非是按照等响度补偿曲线刻意把低频进行人为的提升。
所以,个人感觉老兄的校声有些走火入魔的前兆,特此善意提醒一下。
另外:老兄做的线材不错,白眉鹰王、红尘绝恋两条电源线以及虞美人信号线在我的系统上已经服役40天了,煲机加使用已经超过300小时,表现很好,个人认为是很超值的。赞一个!
再有,老兄说的同轴数码线出来没有?听你介绍“针尖聚焦”让我很动心,完工之后通知我一声,准备上一条——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