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黑胶唱机秒杀CD机是一种误导! [复制链接]

1#

讲哪种载体优劣,首先就不能不讲录音方式,前面KUANG版主曾提及模拟和数字录音的区别,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反应。

模拟录音**,是指30(或者更早)-80年代这个范围,80年代数码录音出现,这是一个分界线,之前的,叫模拟录音,80年代模拟数字并存,90年代,模拟退出舞台。

80年代以前的模拟录音,以各种模拟载体的形式出现,即:商业开盘带(商业发行的,并非母带)、磁带、黑胶。KUANG版主认为,这个时间段的模拟录音,还是以听这些讯源好一些,本人也持相同看法,本人以前曾经力推CD,但是后来听过模拟载体,CD的劣势无疑。我的比较是在相同价位的前提下进行的,5万元以内的范畴。在这个范畴,2轨开盘机,磁带卡座,黑胶,对CD的压制是明显的,CD想要达到类似的效果,不得不在硬件上下狠心投资升级。尤其是开盘机和卡座(二者之间也有差别),其实根本不需要高质量的功放音箱,就能有突出的效果,开盘机的声场,磁带的中频,几乎是CD根本无法表现的。

开盘机,其实也是一个大类,有人玩到专业,大多数人玩开盘,就是2轨和4轨商业开盘带(并不是母带),2轨开盘带性能最高,但是资源太少,价格昂贵,4轨开盘价格便宜,资源多一些,但是音质不敢恭维了。

至于80年**始出现数字录音,当时的数字录音机通常是DAT,还是一种磁带形式,并不是文件,DAT是以4个磁头旋转的方式记录,也会有磨损,这种录音也发行了模拟载体,即,数字录音,发行黑胶、磁带版本,这种黑胶其实大家手头上就有很多。当然也不乏名演。

80年代出现数字载体,即CD,CD作为载体,当然有的用数字录音,即DDD,那么早前那些模拟录音呢?如果用CD发行呢?这就叫数字转制,即ADD,数字转制的这部分CD,转制过程中,会有人为的添加或者删减,这种添加或删减,是以这个录音师的个人感受为前提,或者以唱片公司的要求来定。所以,转制的CD,是不是完全还原原始录音,这就另说了。也许有人就喜欢这种改过的效果。

90年代以后的数字录音,进入无载体的文件式**,这样的录音,你也听不到黑胶了。

再谈谈母带,任何载体,它都是母带转过来的,母带,就是录音室最初录制完成的带子,是开盘带的形式,但不是2轨也不是4轨,而是24轨,80年代后数字录音的母带是DAT。录音室完成的母带,并不能直接用于复制发行,而是唱片公司直接复制一批,这就是二级母带,二级母带用于保存或者传递给分公司,分公司拿到二级母带,再复制一次,成为三 级母带,就可以拿去生产厂复制了。生产厂拿到三 级母带,复制成为黑胶、商业开盘、磁带,这就是第四次复制,这才是我们拿到的首版唱片。首版唱片卖得快,需要再次发行,于是就用三 级母带再次复制,就是第五次复制了,这就是再版唱片。专辑发行完了,唱片公司还不满足,于是就出版合集、精选,中价廉价系列,这就是往后的无数次复制。。。

三 级母带,在一次次复制过程中,逐步的磨损。

90年代后的文件式源文件,会不会有损失,我就不知道了。录音中间的事,大概就是这样。听哪种,全凭个人爱好。
最后编辑lzyyj 最后编辑于 2018-11-25 19:33:42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8/11/24 22:50:1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还有一点补充,即使是数字录音,早期还是要经过DA后才能在模拟调音台上进行后期的混音制作,数字调音台出现和商业应用比数字录音晚很多,而且甚至直到现在,很多录音师仍觉得数字混音的效果不如模拟混音,很多录音室仍坚持使用模拟台混音。数码录音早期的DDD其实是DAD,而数码录音的黑胶唱片是DAA。
不去了解唱片制作的整个过程,而试图用各种不同载体格式的理论数据去讨论音质其实毫无意义,很多时候音质的差异不是载
Dr kuang 发表于 2018/11/25 20:18:22

对,我忘了还有AAD。
TOP
3#

没有接触过不服有什么用?听听就知道了。不需要2轨开盘,一台中道ZX9卡座,市场价就7000来块,你找一台7000的CD,不需要多少万的功放音箱,二手的老功放就可以,两者一对比就知道了。音源之间差别太大了。不想耍嘴皮争吵,以前为了CD和黑胶争吵,觉得特没劲。
TOP
4#

不懂录音不懂母带,吹什么CD?我前面讲的模拟录音转制CD的问题,就是讲模拟录音是母带早期复制,到了CD转制的时候,已经是这个录音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了,这期间这个母带一直再不断的复制,中间有磨损,因为母带是磁带跟磁头摩擦运动,就算CD的首版(单指模拟录音),也是复制过无数遍的了,它能跟早期的黑胶磁带比?母带的磁粉会掉,会起化学反应,就算唱片公司尽量的保存,但是母带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懂?损耗的转制成CD,它能跟早期时候的复制品(黑胶磁带)比?
TOP
5#

第一,我觉得很搞笑,视频里PK音质?用手机拍视频?抖音啊?这年头都这样玩?

第二,我没有讲过秒杀,只是说有很大不同。

第三,各玩各的,爱玩什么关我屁事。

第四,没听过就不要谈了。我没有讲理论,是实际对比听出来的。不服自己找器材听去。
TOP
6#

搞笑,音展是商业行为,音展要推产品,摆个开盘机上哪有卖的?说话过脑子吗?

发烧友都有独立思维逻辑,哪能这么容易被我误导?笑话。上器材设备关系到不少资金,想听什么我说两句就管用?

我说的是模拟音源,并不单指开盘机,黑胶不是模拟?CD数播这么好,这么多人玩黑胶怎么解?按你的逻辑黑胶也早该灭绝了。

搭配还用你说?我说的是在同一系统前提下,音源的差别。是不是有差别,你用同一套系统,分别播放两种音源,看看有没有区别?
TOP
7#

MPEG音频文件确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但是是一种有损的压缩文件,这种文件想保存母带?不要太搞笑。还文物保护都出来了。原始母带当然不会用于生产,所以我说有二级、三 级母带。什么都不懂还在装内行。雨果90年代的还在用DAT录音,那时候哪有现在这种专业的数字记录设备?

复刻黑胶比老版贵很多???这个观点果然清奇无比?出复刻的本意就是盗版,一张蓝地球动辄上万,复刻盘才几个钱?你买复刻不是因为好,是你买不起原版。
TOP
8#

回复 116楼醉佳音的帖子

参展商不用开盘是因为开盘带的音源很少(尤其是2轨),也是为了迎合你这样的CD玩家,这不代表开盘没有玩的,也不代表开盘不好。你去看看CES,也几乎没有厂家展出胶片相机,但是专业摄影为什么还是大把的用户?先搞清楚逻辑。服装展上也没有军大衣,你能说军大衣没穿的?

我说模拟音源起点低,是有原因的,是听出来的,也是很多跟我一起玩的人的共识,你不服可以找来听听,起点不高,不需要高级很多的线材,不需要十几万的功放音箱,一万以内的模拟音源玩起来比同价位的CD更容易出来好听的声音。你觉得是屁话我管不了,我就这个观点。
TOP
9#

回复 128楼eric的帖子

见笑。
TOP
10#


现在其实也是,也就是极少数玩黑胶的人收罗,大部分人你送给他,他也是不要的,拿了根本没得用。国外应该也是,不然淘宝上那些20-30一张老黑胶哪里来的,都是当洋垃圾成批成批地收了货柜发回来,然后分销商和地摊货一样随机打包买卖的,要挑品种,那又是另一种价钱,稍贵些。
johnleeh 发表于 2018/11/28 10:46:28

唉,孩子,真佩服你胡扯的勇气,前面说复刻比原版贵我就没好意思多说,还在这不懂装懂啊。、。。黑胶你了解吗,国外你去过吗?国外的市场你见过吗?不懂就不要瞎扯了。扯点自己懂的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