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业) 《红楼十二钗》 [复制链接]

查看: 8739|回复: 38
1#

虽然未完整地看过《红楼梦》,但无经意间还是与《红楼十二钗》联系在一起。别人说最好的音乐未必是自己的挚爱,自己喜欢的音乐就是最好的音乐!
分享 转发
TOP
2#

我第一次听这首乐曲的时候,1分52秒开始,第一琵琶的轮指后面叠着一把带切分节奏的琵琶分解演奏,了解琵琶的人会误会缪晓铮是个有六只手指的演奏家,
---------------
---------------
呵呵,这一段写得精彩极了!
TOP
3#

发烧虫子 在 2006-6-26 0:36:57 发表的内容
jazzlee兄,你听过了吗????

呵呵,我只听过E版上传的那一段。已经两个月没有去海印了,待世界杯结束之后我会买回该碟。
我的观点可能跟你不一样,我不认为聆听《红楼十二钗》这张碟的人一定要看过《红楼梦》,可能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部音乐的内涵。但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论是对聆听者,还是雨林,未免太高了,况且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有差异。
感动自己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楼主写出这么精彩的乐评,不是很好吗?
不同的器材能从听觉上辨别出两把琵琶是否分开,肯定有这样的可能。我未听过,谨言为佳。
TOP
4#

发烧虫子 在 2006-6-26 8:42:01 发表的内容
jazzlee兄:
“我第一次听这首乐曲的时候,1分52秒开始,第一琵琶的轮指后面叠着一把带切分节奏的琵琶分解演奏,了解琵琶的人会误会缪晓铮是个有六只手指的演奏家,
---------------
---------------
呵呵,这一段写得精彩极了! ”


你没有听过,怎么能说这一段写的“精彩极了”???


虫子兄,我偶然会看了一篇我认为很精彩的乐评之后,再去购买所评论的CD。这与你怀疑乐评的真实性并不矛盾啊,这是逻辑问题。
另,个人的感觉最真实,即使这种个人感觉与作品的原意不相符。我们不是在说音乐吗?这也是音乐的魄力吧。
呵呵,很喜欢你的直率!
TOP
5#

冰点 在 2006-6-28 10:29:09 发表的内容
jazzlee 在 2006-6-26 1:53:29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只听过E版上传的那一段。已经两个月没有去海印了,待世界杯结束之后我会买回该碟。
我的观点可能跟你不一样,我不认为聆听《红楼十二钗》这张碟的人一定要看过《红楼梦》,可能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部音乐的内涵。但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论是对聆听者,还是雨林,未免太高了,况且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有差异。
感动自己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楼主写出这么精彩的乐评,不是很好吗?
不同的器材能从听觉上辨别出两把琵琶是否分开,肯定有这样的可能。我未听过,谨言为佳。



呵呵,听《老鼠爱大米》是完全不需要知道老鼠是不是真的爱大米再来听那歌曲的

但是听《红楼十二钗》不需要有阅读《红楼梦》的经历那就是对聆听者要求太低了吧。起码对红楼梦里的人物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难道你希望发烧友永远都停留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吗?

抛开内容谈形式的东西再漂亮也都属于华而不实。

我的天!我未听过这张CD就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感觉自己象个口水佬。罪过,罪过!
不知道这张CD内页说明书中,有否大致对十二个人物逐个来介绍?如果没有,那雨林公司肯定是认为大家对《红楼梦》中这十二个人物都了解了,毕竟是家晓户喻的名著;如果有,我认为对大多数未看过《红楼梦》的爱乐者也足够。《十二钗》是音乐作品,《红楼梦》是文学作品,是否把音乐中的人物与文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才能找到《十二钗》中的真谛?未必吧!如果让一位“红学”专家和一位作曲家同时去欣赏《红楼十二钗》,你能保证哪一位听出这部音乐作品的内涵?我不反对有兴趣的朋友一边欣赏《十二钗》,一边把《红楼梦》研读一遍。我同时也不希望发烧友永远都停留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这也是我本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说多错多,望谅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