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莫扎特的生日聆听莫扎特的音乐会 [复制链接]

查看: 3496|回复: 10
1#

这是俺当晚看完演出后写的小记,原发在星网论坛。

------------------------------------------------------------------------------
刚看演出回来,随便写几句。

这场音乐会就是mordee朋友上面所说的“由欧洲国际音乐公司联合德国电视二台、奥地利电视台和美国公共广播网(TDF)联合发起”,并向全世界33个国家24小时滚动现场直播的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进场后,广播里便不停地播放这个信息,要求观众要文明礼貌、乐章之间不要鼓掌,要向全球展示中国观众的风采....等等。鉴于前几排的票价很高,多数没有坐满,演出前5分钟,广播里突然通知请大家尽量往前坐,可能是怕镜头里的场面不太好看吧,呵呵,典型的中国特色:要面子。

中国爱乐的音乐会听了不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听中国爱乐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应该说,今晚的演出还是比较精彩的,可能是莫扎特作品里铜管乐器很少的缘故,而铜管吹爆音是中国爱乐的老毛病了。今晚的弦乐和木管表现都不错,特别是木管尤为突出。开场的《女人心》序曲带着浓浓的莫扎特味道---我所熟悉的用现代乐器演奏莫扎特作品的味道。第二十五交响曲是比较常听的曲目之一,余隆控制的乐队在音色和节奏上都比较到位,第三乐章充分展示出莫扎特音乐的特色,加上现场聆听的原因,使人不由的想起了马克拉斯指挥布拉格室内乐团的录音。

男中音袁晨野是第一位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金奖的华人歌唱家, 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得意门生之一。他今晚的演出也比较成功。袁晨野的嗓音穿透力很强,如果闭上眼睛听,似乎不像中国演员的演出。俺的老观点:歌剧适合听,不适合看,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不再买歌剧DVD的原因。

压轴戏是朗朗的莫扎特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前几天他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我没去看,就是惦记着今晚这场演出。因为大会堂的音响效果较差,在那里与其说是听音乐,不如说是去凑热闹。演出前我很怀疑朗朗能否弹好莫扎特----指的是风格,不是技巧。印象中他只适合弹奏拉氏和肖邦。但今晚的演出在第一乐章就让俺陶醉在那美妙而带有忧郁的琴声中。有评论说朗朗的肢体语言太多,表情太丰富,但我觉得正是这些动作和表情反而更容易带动听众进入音乐,特别是莫扎特的音乐。

可能是朗朗觉得弹莫扎特不过瘾吧,加演曲目里他选择了肖邦的圆舞曲和一首中国民乐改编的作品(很熟悉的调调,但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了),这两个作品终于给了朗朗充分展示技巧的机会,也在演出的最后时刻激发出来了观众的热情,不过,小伙子仍然记着在弹奏前加上说明: 献给莫扎特 。


(附一张手机偷拍的照片,很不清楚,只能象征性地看个场景)

[upload=jpg]Upload/20062120251474288.jpg[/upload]
最后编辑yingha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