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开盘带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票友 于 2009-11-16 21:55:00 发表
开盘带音响性蛮有争论的,听下来频宽和频响都不尽CD和LP.

实际听过原版开盘再来讨论音响性吧。
这样翻录是会损失信息的,LZ其实直接把CD通过开盘,用开盘做前级即可拥有大部分转录的音色。
只要是模拟录音,LP,CD的源头都是开盘母带,呵呵。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17 17:11:4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说这话楼主别不高兴,开盘机真正有意义的用途只有两个:
1.听原版带;
2.录现场或者转录极有价值的开盘带(价格昂贵、很难买到的版本);
转录LP,CD,只是多一种不同的声音罢了,没有本质的提高,玩不了几天就腻了。而且其实根本不用转录,直接从开盘机过一遍信号,基本就是那个声音,还省了磁带。
TOP
3#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1-17 21:48:00 发表
南宁的唐老会长就是用开盘机做前级的,无论用什么音源播放。

没错,当年的专业机和某些高档的民用机光作前级使用就已经够本了。
TOP
4#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10-7-12 19:51:00 发表
开盘带有何特异之处?是想了解的。

不听原版带,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开盘带到底有什么特点,录CD只能是CD的变种,录LP也一样,这不是开盘的声音。
当然,就算听过了,也有人不喜欢开盘带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TOP
5#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10-7-13 15:57:00 发表
西方古典音乐的原版带听过的,对其密度感、自然度印象时刻,无论LP、CD立即甘拜下风、自愧弗如。

呵呵,没错。其实开盘的特点就是3个字——像真的。
不过可惜,中文歌曲的开盘带从来没有见过,溪秀兰的开盘没有啊。呵呵
TOP
6#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10-7-13 19:21:00 发表
是啊,中文歌曲的开盘带没有见过,原版没见过。如果当年发行多爽?!估计是市场容量不够,支撑不起制造成本。

中国根本就没有过开盘时期,只有电台和专业场合用到,更本没有民用市场,所以很多软件没有用到这个载体,比较可惜。
在国外,某些80年代的歌手都有开盘专辑,包括迈克尔.杰克逊等。
最后编辑kevinlove 最后编辑于 2010-07-13 19:32:06
TOP
7#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10-7-13 23:40:00 发表
专业母带的民用化当年录音公司没考虑周全,主要考虑黑胶、以及其下游产品录音带,……。成本--收益的效用分析,还是那句话:市场容量?!

其实讨论一下这些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
开盘机在当初应该算是非常昂贵的东西,远远超过lp,所以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个人能够承担的起。
想一下70年代的民用A77,1300美元的价格,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一辆轿车了,更不用说Studer等专业机,购买的起大奔了。
40年以前,5美元一盘原版带是什么概念?几个月的工资啊!
那个年代,LP对于家境好的中国家庭,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开盘绝对用不起。
由于其价格的昂贵,开盘机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率远远低于LP,软件的数量也比LP稀少的多。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最完美的模拟声就是存在于这种设备和介质上。
再过50年,开盘机和磁带差不多将从地球上消失,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