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43046|回复: 238
1#

回复: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DG 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有用众多大师,在这一点上可能无出其右。
但是录音质量从总体比例上来说不能称得上出色。也不像Decca,EMI等公司拥有一批可以载入史册的录音师。要说平衡自然,Hyperion, Decca, Philps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音色。

4D也不是张张都好,很多也是味精加多了,穆特那张,天下哪有那么大的小提琴,呵呵。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山河 于 2008-9-30 23:46:00 发表
穆特那张只能说是她拉的动作幅度太大,并不等于小提变大了和加了味精。
沙汉姆那张动作幅度小得多,小提就是正常比例。


你去过音乐厅听过真实的一把小提琴和乐队的比例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这和拉琴的幅度没有任何关系,幅度再大,也就是那么一个大小的腔体发出来的声音,当然所有的协奏曲录音都会或多或少突出独奏乐器,否则太不过瘾。
但是穆特这张玩的有点过,显得品位不够高,哗众取宠。很多极细微的琴音细节由于乐队的存在和现场的距离,不可能在现场听到的,而近距离麦克风可以记录下来,后期制作的时候把它放大就显得解析力超好,空气感朝棒,很好听很过瘾,不过经不起推敲,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穆特的琴腔体积,比较一下Paganini for two里面的小提琴,就知道了,穆特的琴在这里似乎被安放了一个放大镜,这是4D乐队录音有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细节超多,但是似乎音场的还原上有扭曲现实的嫌疑,所以值得拿出来谈一谈。
LZ在开头提倡大家有条件的话,多去音乐会,一方面爱音乐本来就应该多去听现场,另外,就算只为了发烧,也应该多去。
TOP
3#

回复: 为什么好多人放不好DG的唱片?

原帖由 dragonboy 于 2008-10-2 14:43:00 发表
兄的意见我反对。
录音是以还原演奏家的艺术表现力为首要目的。所以协奏区的独奏部分都会加强,想想看如果不做加强的话,穆特的琴声是不是就淹没在乐队之中了呢?那我们还听什么?这样的录音可以视为艺术的加工。
举个例子,你听现场,什么时候感觉到过小提琴弓弦摩擦的声音?而这些在唱片里面都听的到,这是因为麦克风录音的时候就摆在她身体边。作为普通观众,要凑到演奏家边上听,恐怕不能吧?  


朋友可能误解了,我说了,对单件乐器作加工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唱片已经对于现场有损耗,器材再一次损耗,所以必须要对有些地方加工,听起来才有意思,否则太乏味,注意,不是因为现场太乏味,是因为我们的载体和器材无法还原现场。
这样的录音可以视为艺术的加工。这句话我部分认同。

但是为了过瘾就过分夸张乐器的细节,加了超级放大镜,就显得品位不高了。穆特4D是一个很好的例子,(Wadia的低端器材也有这个倾向)—— 细节很多,动态惊人,乐器比例失调、结像过大。初听我也觉得很过瘾。但是永远不会把它作为一张录音的经典之作,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一个反面教材。

DG真正被人诟病的并不是近几年的录音,或者是4D,而是70-90年代,也就是卡拉扬时代的录音。总体而言,相对其他一些出色的古典厂牌来说,听感上稍嫌僵硬粗粝,缺乏灵气,更谈不上自然润泽。但是DG永远是古典厂牌令人尊敬的一员,因为他的内容,他的明星,他在唱片曲目上不断开拓的成就。但是单论录音,呵呵...
最后编辑kevinlove 最后编辑于 2008-10-02 18:23:5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