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闲灌下水--吸烟有益健康! [复制链接]

查看: 9018|回复: 41
1#

回复: 得闲灌下水--吸烟有益健康!

[url=]爸爸,让我给您点支烟![/url]
[ 转载 ] [2006-06-18 16:08:19 | 默客]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blog.people.com.cn/trackback.do?wlog_id=1150618099248336
  □许丽心(广州)
  “我天真地以为,只要不抽烟,爸爸的病就会好起来。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爸爸晚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明知抽烟有害的女儿,在父亲去世后心底还是留有遗憾


女儿终于亲手点上了一支香烟,献给了九泉之下的老父亲 本报记者 叶健强/摄

  父亲节前夕,我静静地坐在父亲的遗像前,轻轻地点上一支烟。看着缕缕青烟弥漫在爸爸的眼前,真希望他能闻到这熟悉的烟味,再过上一把久违了的烟瘾。
  听爸爸说,他十九岁在大学读书时,就开始抽烟,从此烟不离手。他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一篇篇发表于《羊城晚报》上的《街谈巷议》,就是在烟雾缭绕中诞生的。从我懂事起,就看到爸爸常常是一手握笔,一手夹烟,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
  惶恐中背诵检讨
  2002年,83岁的爸爸被确诊脑部长了一个肿瘤,主治医生是一位知名的老中医教授。开始,他对爸爸循循善诱,说明抽烟会影响药效。爸爸则像小学生一般,连连点头。但一转身,又一根接一根地抽个不停。
  作为女儿,我非常担忧,认为这样下去会令治疗前功尽弃。所以,一边苦口婆心,一边实施“铁腕”,将所有的香烟通通没收,每天只给十支烟的“定量”,并且还变着法儿地来鼓励他:“今天真有进步,过了大半天,才抽了几根。”爸爸受到表扬,也很得意。但好景不长,很快爸爸又熬不住了,偷偷买来香烟,还趁家人不备,大口大口吸个不停。烟味烟迹,自然没能逃过医生的火眼金睛,加上我在一旁“告状”,老教授一次比一次严厉地批评父亲,甚至采取“冷落”的态度:“这么不配合,我无法医你了。”这下,爸爸吓懵了。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爸爸不肯去医院看病。为此我费了很多口舌,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记得爸爸同意再去看病的前一晚,他就开始打腹稿,想着如何措词向医生解释。第二天,由于病情影响,说话已不太流利的爸爸,竟然流畅地向医生背诵了他的“检讨”:“周教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病,不是你的医术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不听话抽烟,给你治疗造成了障碍,也使我自己的病没法更快地好起来。你大人大量,不要计较,我一定会配合你的治疗。”爸爸的坦率,实在令我感动和惊讶。看得出,爸爸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做了一件让他自己都感到非常为难的事情。
  逼父亲扼杀乐趣
  由于爸爸的病情不断加重,我对他抽烟的管制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以致爸爸一见到我,就特别紧张,有时见我回来,就像个小孩子一样主动摊开双手,让我看看他没吸烟。每当这个时候,我既心酸又心痛,但又不得不硬着心肠。我天真地以为,只要不抽烟,爸爸的病就会好起来。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爸爸晚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在忍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又要饱受烟瘾的煎熬。
  一天,羊城晚报摄影记者叶健强来到爸爸的病床前,一坐下,就大模大样地点了一支烟。爸爸一看,原本无力的手突然有力起来,一把抓住叶健强的口袋,急急地说:“快给我烟!”“不行不行,医生说您不能抽烟。”父亲急了,大叫:“这比打吊针还灵呢!”边说边去夺烟,我在一旁又气又急。叶健强心软了:“老微,要抽就抽一支吧,人生一大乐趣怎能给扼杀?”于是,一老一小肆无忌惮地边抽边聊起来,开心的大笑不时爆响。
  这时我猛然惊觉,最了解父亲的,莫过于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小字辈”,也许他们更了解父亲的快乐。
  没机会弥补遗憾
  比我更了解父亲的还有我的先生。爸爸最后一次住进医院时,手脚已经不听使唤,再也无法抽烟了。记得我先生每次去病房,都会将手藏在身后:“爸爸,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爸爸无力地摇摇头。我先生嘴里便哼着“噔噔噔……噔!”像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包烟高高举起。顿时,爸爸暗淡的两眼就发出了光芒。当烟送到了爸爸的鼻下时,爸爸就像久旱逢甘霖,贪婪地嗅着他这辈子所最熟悉最享受的香味。
  很久以后,我才慢慢地为曾经对爸爸的“苦苦相逼”而感到内疚,既然戒烟并无回天之力,又何苦去剥夺爸爸人生最后的一点快乐呢?可惜,等我醒悟过来,已经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一遗憾了。在为爸爸的墓碑选择照片的时候,被亲朋好友们最后认可的两张照片中,爸爸都是拿着烟。
  (作者系羊城晚报原总编辑、著名专栏作家许实(微音)之女 )
  来源:6月18日《羊城晚报》

最后编辑老哥 最后编辑于 2008-03-20 22:46:1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