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兄对你的帖子,我做以下几点解释,我所指BACH大提琴无伴奏中最难的是第一组曲的前奏曲,是我没写清楚.我认为这段难,不仅是技术上的,因为技术上只是面临换弓频繁和速度控制,在换弓中的速度控制是最难的.这点相信你能够认同.老罗演奏的速度是我听过最有条的,难点不是只要快就难,光比速度这么简单.因为要知道,第一组曲前奏曲,是完整的对位,并且我还是能感觉到点卡农的曲风.演奏速度提高后,只会容易越拉越快.从头至尾节奏控制如此之好,老罗实属第一人。速度其实是包含于情感和理解之中的,并且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老罗唱片里的介绍写到:“这段前奏曲是建筑学结构,建筑产生能量,就想一个人的简单的自然呼吸,吸气和释放的过程。”我认为老罗快于他人的速度,是最自然的,因为我完全认同这是一个呼吸过程。标准的话,只是感觉。
马友友处理的第一,第三组曲,这真的是见仁见智了。富尼埃的装饰音处理,的确给我很大的瓶颈感,十分不舒服。还有提到的第3组曲的布雷舞曲(BOURREE)本身就应该是轻快的活跃的,我在网上查了BOURREE是振翅的意思。但我不能理解老罗的处理,真的是想不明白。
麦斯基是老罗的学生,他继承点衣钵是肯定的。但技术以外的东西,与老师比起,就捉襟见肘了。
我们去理解一个演奏家,除了感悟他的内心以外,唯一的途径只用通过他对节奏,速度,力度的处理了。
我看过不同版本,不同调性的BACH大无谱子,也有专门为学生印制的,标有速度的。同样我是反对标速度的。但凭感觉的演绎,于我们听者来说,想得到的是不缚。否则大家也没必要收那么多的版本了。在众多大提琴演奏家中,马友友绝对不是第一,或者第二,。我的本意是评价一个音乐家,特别是演奏家,一定是结合作品才好做评价。整6个组曲,马友友不是最棒的。只是有单一性的比较。德沃夏克大协,同样做个比较,马友友就在其他几位大师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