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音乐会,我写了一点文字,贴出来凑热闹。文字被别人删减过。
7月29日和30日晚,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合唱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进行。5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因为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而在一夜之间获得世界性声誉,过去名不见经传,不是因为他们唱得不好;如今闻名天下,说明机会总是落到有准备者手中。一部成功作品可以让很多人一起成功,然后带动一个产业,《放牛班的春天》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这个成立于1986年的小合唱团,由大约30个年龄在10岁到15岁之间的学生组成。这些孩子有多稚气?一个小插曲或许能说明问题:在29日演出的上半场,一个小队员因为在上半场的演出期间小动作太多,中场休息时被指挥罚在后台坐着,下半场不给登场。
当晚的演唱作品包括《放牛班的春天》的几部主要作品,还有一些古典名曲或者改编过的古典、流行音乐作品,以法国作品为主。上半场演唱的作品虽然分成古典和流行两部分,但彼此之间区别不大。比如被列为流行作品的《伊莎贝尔》就是赫曼根据法国作曲家弗雷的《帕凡舞曲》改编的歌曲,而列为古典作品的另一位法国作曲家弗朗克的《天使之粮》,几乎跟流行作品一样流行。
圣马可合唱团的演唱与来自维也纳的几个合唱团尤其是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风格相差很大。如果说布鲁克纳合唱团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前巴罗克时代的发声技巧,听起来“口音”很浓重,那么圣马可合唱团的特点就是自然率真。在我看过的童声合唱演唱会中,我觉得这一场是最好的。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几首合唱作品有一种出乎意料的好,两首主要作品的写作,有很深厚的西方音乐传统素养,比如《眺望你的路途》,不难发现巴赫复调音乐的影子,《回忆》有更久远的牧歌时代合唱作品的特点。但这两首作品还有非常浓厚的时代色彩,可以看到“传统”与“创造”的水乳交融。此外,《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也能在题材的选择与叙述的方式上给我们一点启示。它讲述的是一个不得志的助教和一群野孩子的生活,一个发生在法国小学校的小故事,以一个细小的角度,表现了一种感人的情感。而我们的作品似乎对一些创作的基本问题理解还有偏差,空洞的、犬儒式的作品随处可见。有一些剧据说获奖无数,就是迟迟不见走上舞台。获奖固然不错,但市场才是检验作品质量的最终和最有价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