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刚踏入古典音乐殿堂的人来说,勃拉姆斯并不是第一选择,他们可能更多的会去选择莫扎特或是柴可夫斯基,但最终还是会喜欢上勃拉姆斯,尽管初听他的东西会觉得晦涩难懂,但他作品中所具有的悲剧性,抒情性以及斗争性,再加上作品本身的庞大织体会使人真正体会到德奥音乐的伟大精髓。
有人说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勃拉姆斯的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因为勃拉姆斯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有的悲剧性,当然,悲剧性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像第三交响曲,但在悲剧的表现上,勃拉姆斯又迈进了一步,他很好的将斗争性和悲剧性糅合在一起,比如第一交响曲中的首乐章,第四交响曲的首乐章,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等。同时,他的作品当中也并不缺少优美的旋律,像第一交响曲的末乐章和第三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等。有人批评勃拉姆斯写不出优美的旋律,其实,光听海顿主题变奏和匈牙利舞曲就知道勃拉姆斯是多么伟大的旋律大师了。
和与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柴氏的确写出了太多优美的旋律,也同样够“悲”,但斗争性就要弱了很多,只是在第五中“斗”了一下,到第六就彻底“死了”,他和勃拉姆斯的经历,心境也有些相似
再有一位就是马勒,马勒也是我喜欢的作曲家,但同勃拉姆斯比起来,他的音乐就太“小资”了,悲剧性很强,也不乏优美的旋律,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批判,内心的挣扎,尽管他也描写了大量的“天堂”(像第二,第四,第八),但同贝多芬比起来,还是停留在“小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