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海菲兹30年代的一张选曲,我也收有了,神秀丰润。海老毕竟当时当时年轻,完整的第2组曲不说,单是其中的改编自英国组曲的最后一首,就与50年代以后的录音截然不同,相比起来前者有血有肉,但又不是格鲁米欧的风格,富有柔和的光感。ORFEO米尔斯坦的现场的琴音比EMI的要轻一些,比DG的要可听。第二组曲他每一的段落只拉了一遍,比EMI的还少,有点让人感到不过瘾。bidullph的米尔斯坦30年代单声道录音我也收有,其中也有第二组曲,与海老年轻时的录音听起来感觉差不多,少了一些沧桑感,声音没EMI的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