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仲裁者 [复制链接]

查看: 39126|回复: 271
1#

leslie 在 2005-9-7 15:09:36 发表的内容
看你名字就知啦;)


你是说我吗..呵呵.本想注册"Confidence",但不知道被哪位捷足先登了....
分享 转发
TOP
2#

相当好的帖子!忍不住说两句:Harvey果然是位资深前辈,将丹拿了解得如此透彻,令人佩服.个人也是更喜欢老丹拿的产品.
TOP
3#

富盛 在 2005-9-6 10:56:09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9-5 23:46:49 发表的内容
Consequence音箱后,就已经有这样的改变。

1.    Dynaudio已经放弃了他們賴以成名的compound的设计意念,而改用了哑铃式佈置單元的「新」意念;
2.    Dynaudio的单元已经放弃了以前当中音圈位置的凹入的形状設計,而改变成通俗常的見凸出的形状;
3.    Dynaudio的单元音圈位置的凹入的形状看来是整体成形的,现在凸出的形状的单元音圈位置半球体,看来有胶水痕迹,与其它厂产品般是以膠水贴上去的;
4.    看来Dynaudio的音箱已经放弃采用口径大至30 cm的单元了,连Evidence这种旗舰级音箱,也每边只是应用了4只25cm口径的低音单元吧了;
5.    Dynaudio的大型音箱已经改用90 dB灵敏度以上的设计,不再生产像compound系列般低灵敏度(85dB的) 音箱了。

为什么Dynaudio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是不是他们认为旧設計的產品已经赶不上时代,而要以新的取代呢?为什么Dynaudio不再保持旧的compound系列,而只是多增加新的系列呢,是不是旧系列产品制造成本过高?或者已经不再受市场所欢迎?




其实这些问题我在2001年到丹麦工厂开会时都有提问,而且还有比这些更尖锐的呢,由于多种原因,我们一行4人才有机会到工厂的机密部门:产品研发和测试部门去一探究竟,而一套仲裁者的真容才得以窥探。
下面凭小弟的记忆试把H前辈的疑惑解答一下:

1.    Dynaudio已经放弃了他們賴以成名的compound的设计意念,而改用了哑铃式佈置單元的「新」意念;

compound的设计其实是想把箱体和单元在扬声器发声时的影响减到最低的一种设计,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箱体的f0和Qt。确实是一种非常巧思的解决方法。不过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箱体的结构非常复杂,总体积较大。再者由于低音单元是并联的,虽然DYNAUDIO在制造时已经考虑到把两者的阻抗曲线相互配合,但在分频器的阻抗补偿上还是比较复杂,对功率放大器的驱动性能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就形成一个这样的事实:DYNAUDIO很难推好,可推好了就不得了。而且知名的功率放大器厂商无不把能推好DYNAUDIO当作自己的招牌!
ps:把信心5当作一对8寸低音的书架箱就对了,因为它落地的部分其实是compound系统的一部分。

但为何把如此巧思的设计摆在一边呢?因为新的物料和新的设计使新开发的单元和箱体设计就能把扬声器发声时的影响减到类似compound系统的最低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箱体的f0和Qt。

有了这个前提,设计师们就可以更丰富地使用他们的想象空间去创造他们所追求的极限了。

待续..


一点疑问:
既然新的设计可以达到老的设计的目的和初衷,为什么新系列的听感跟老的系列有这么大的差别,特别是质感/瞬态/密度这几项.是否"好声音"的标准不同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