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的平均律 [复制链接]

查看: 16138|回复: 81
1#

感觉李赫特弹出来的是贝多芬式的巴赫,楼主不知道去过欧洲没有,在教堂里的感觉让我对李赫特太过肉感的平均律很不以为然,反而众评很“离经叛道”的古尔德在我听来就是教堂里的神圣之声。。。
分享 转发
TOP
2#

chopin 在 2005-11-20 12:08:19 发表的内容
scfan 兄。别介意玩笑。其实巴赫始终是一个,不分教堂和发廊。往往是出了教堂就去发廊。好像巴赫的子女也是一大堆吧。在这方面里赫特表现的可能是真实的巴赫,而古尔德有点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理想,很超然但终究缺乏根基。不过在这方面倒是无人可比。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境中会自主选择的。这也许就是一个版本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吧。


呵呵,肖邦兄,巴赫子女多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杜蕾丝;)他也只有两个老婆,第二个进门是因为第一位过早pass away了,第二位而且在音乐上对他的帮助很大(当时也算克腾著名的女高音了)。发廊妹更加不沾啦~~~

不过平均律到也的确是巴赫在克腾时期留下的作品,那段时间巴赫的作品都是比较世俗宫廷化比如小无大无,而非晚期清一色的圣咏。但是考虑到时空转换,那时候的世俗(也不能太算世俗,毕竟是宫廷御用作家)和现在的高雅基本成了同义词,用过于激情现代的表达方式小弟觉得始终不是表现巴洛克的妥当办法。。。
TOP
3#

chopin 在 2005-11-19 12:38:26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就是喜欢里赫特的肉感。欧洲去过,但教堂没进去过,时间都泡在红灯区了。我这个人没有慧根,更喜欢在红尘中打滚。准备60岁以后再进教堂,再听古尔德。


唉,脱离欧洲的宗教文化如何来谈正确的巴赫?难道论坛里喜欢的都是KFC式的巴赫或者是孔夫子式的巴赫甚至是发廊式的巴赫?
最后编辑scf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