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发烧笔记06 [复制链接]

1#

添砖加瓦,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对家庭听音空间营造的看法(结合音乐厅)
      
        对观众来说,音乐厅的声音评价概括起来就是:“清晰度、丰满度、规模感在足够声压下的权衡”。家庭听音空间的营造亦然。
       清晰度是直达声(包含50ms范围内的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的声压比例决定的。用c80表示。简单说,直达声比例越大则越清晰(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有声音在时间轴上的概念,混响声比例大其实是淹没了后续的直达声)。
       丰满度主要是中高频(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序列(可通过“瀑布图”中声压的时间衰减曲线去研究)、和空间方向决定的。简单说就是大概在50ms范围内声压的衰减越小,侧向反射声越丰富则越丰满。
      规模感是中低频部分的混响时间(rt60)决定的,低频均匀衰减的延时越长(音乐厅一般2s),则越有规模感。
      在家里,虽然声音一样用上述三方面的权衡去调整,但需要注意,由于录音和后期调制并非乐器自然发声,其中已经包含了一个空间信息,所以,需要考虑其叠加效应的影响,不能简单模仿音乐厅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家里空间通常远远小于哪怕是小型的室内乐厅,混响的频率衰减特性和厅堂空间完全不同(有的av功放有模拟剧场等不同空间的功能,其实就是通过调整这个频率特性来实现的),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序列与厅堂也不同,所以,录音及其制作已经考虑了这些差异,而要求它们在家里以直达声的形式去体现。
       综上所述,家庭听音响一般意义上主要听其直达声。有的朋友会把这个观点发挥到极致,产生为自己的音响营造一个“自由声场”(不清晰这个概念了查阅百度词条)的意愿,这就是要搞一个“吸声室”了,且不论搞吸声室之不易,就算不惜代价搞了,你在里边听音乐可能问题更多。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人的生理特性去研究了(这里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有关“人耳听觉特性”的文献),总之,叠加效应就是人感受空间的“自然听觉特性”,听音响是需要有空间感的,这个空间感是录音直达声中所带有的空间信息不能完全给予的,是不自然的。简单的说,我们需要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而两声道的直达声是无法涵盖的!……所以,哪怕是对录音的绝对还原,对于2声道而言,都只是一个假命题。
      那么如何把握这个主要是直达声的空间呢?理论上是将皇帝位置于“扩散场距离”一半以内的位置,就是直达声比反射声至少大6db左右的位置,但其实没必要如此严谨,你也很难在家里画出扩散场半径。无数老烧、大烧的经验和心得最值得大家借鉴,我想,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经验、心得中确实会导致硬伤的原理概扩出来加以运用,而把其它部分当作特色来因人而异的去个性化即可。这里面共性的原理是:“避免让早期反射声波形成规律性的叠加”即可。比如“梳状滤波”、“拍打拖尾”、“共振”、“驻波”其实都是声波的规律性叠加效应,它们都会导致不良的听感。……
       最大的个性化就是空间对频响曲线的影响,在避免了上述“共性原理”中的问题后,空间的频响曲线就合理化了,不是绝对的所谓“平直”,但都可以纳入特色的范畴了,就像不同音乐厅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声音特色。这或许也是无奈,因为封闭空间要做到绝对不影响频响曲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吸声室”。插一句,即便是高水平的家用音响设备很大程度上也通过微调频响曲线来彰显其特色的(这方面以后有机会可以另文展开)。当然,我没有反对绝对还原录音的追求,当前,像空间eq等设备都在为这种追求努力。真力箱也带这种设备,加上其不带“味精的喇叭频响曲线”,应该是在绝对还原的“工具观”方向进了一大步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7/10/27 20:34: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