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abia 于 2015-8-5 9:25:00 发表 做HIFI,和厨师做菜一个道理,你不会煮的话,给你一大堆山珍海味又如何?!就算煮个卤肉饭,人家大师分分钟比你用山珍海味堆砌的好吃的多,中国HIFI市场从不缺食材,缺的是大师,而大师不是读过几年理工电子专业就可以当上的,对音乐的理解,包括历史、人文、以及工业革命进程等等~~~~~~~~~~~~唉,不说了,其他大师补充! |
不是大师,也要补充两点,呵呵!
接着兄的这个话题,我觉得会做的还要碰到会玩的,搭配的重要性,会玩的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国产的机器,抛开那些粗制滥造的,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可以的,用料和硬素质都不错,往往就是差口气,在最后的调音上面,这个和设计师的境界有关系,不是他不想做好,实在已经就是这个认知格局了。
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国产的一些顶级机器,通过自己的一些微调,往往可以通过关键部位的磨改,周边线材附件的选用,四两拨千斤,将这一口气破掉,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和魄力了。比如我胆前级,虽然已经相当了得了,但是10个跟机管全部下岗,管子的交叉试验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组合出了好几种音色,线材的选配也是如此,虽然是旗舰的前级,能够磨改的地方已经不多,但是还是发现了小几处,准备下一阶段就动手。
当然这些动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不是补品一哄而上,更不是只要是贵价、顶级的东西就一定适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急,慢慢来,才能够准确的把控声音的变化和走向,否则很有可能会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