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乐趣之换钉,换线,换管的最高境界是换耳朵。。。。。 [复制链接]

查看: 13770|回复: 77
1#

这样的帖子168太少了。要顶。附带说一句分的出这个钉那个钉又能如何,全是走火入魔。
分享 转发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5 20: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4 16:03:00 发表
俺老是不明白发烧友为何乐此不疲的换钉,换线,换管。在古代(上个世纪)的音响工程师好像没有人开发这些东西,如果换线如换机这么厉害,早就开发了,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总比做机器容易吧,根本就不用研究线路了。大部分发烧友总是先想象一种声音:好声。什么是好声?总之就是好

是的,好多时候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刚刚换的时候很新鲜,听听觉得味道不对了,还是乖乖的换回头,我就遇到过这个情况,所以换钉,换保险丝等等是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正面的负面的就难说了,甚至大多数时候发烧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声音还在自鸣得意。所以这些东西只有在三大件调度得当的情况下再适当试试,浅尝即止。切忌沉迷其中天真的以为换换钉换换线就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个成立,那么不是反证更换三大件更加能够变化大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音乐究竟是物质层面重要还是精神层面重要,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好多都是明知故犯。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4#

再好的音响也是模仿,无非一个九十步,一个五十步罢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音乐还是感悟的东西重于写实的东西。艺术品市场大多如此,工笔的不如兼工带写的,兼工带写的不如写意的,最最受追捧的在中国是大写意,在国外那是抽象派。都是返璞归真,极其简练。过分的(请注意我是说过分的)追求细致,历来会忽略了作品的本真,试想你总是在意你的唱片里面钢琴演奏的时候能不能够听到观众的咳嗽声或者总是在数合唱的人数对不对。那么你的灵魂怎么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怎么才能与作者隔空对话呢。只能是离大道越来越远了。
我们的目标是享受音乐,欣赏音乐,不是成为音乐甚至是音响的奴隶。个人认为,想真正能够进入到音乐的美好世界,高端甚至是天价器材一定不是唯一的条件。让自己的被感动的那个点低一点,再低一点。你会找到更多的快乐。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

看看现在有的发烧友把自己都逼成什么样子了。我身边有个烧友,条件算不错。有房有车,妻贤子孝,生活非常美满。器材前前后后也二十几万下去了。在我听来,看来,已经是相当的不错,都是一时之选的经典,房间专门有一间也是专线,吸音,扩散一个都不少。但是他自己总是疑神疑鬼,觉得这有点问题,那有点不好,改来改去也不知道什么是个正确的方向,分析力上去了,就觉得韵味不够。韵味上去了就觉得有点拖拉,速度慢。反正就是觉得有问题(反正我是觉得相当好)
那你说这个哥们儿还有心思放在音乐上面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5 21:21:00 发表
已证实您还没被污染。赞!

三大件和听音环境的品质是首当其充的;优质的线材可减低信息量的流失,同时起协调输入、输出设备的阻抗、容抗和抗外来干扰的作用;钉脚可起抗外来振动和吸收设备内的谐振作用。但是如何正确、准确地运用这些附件,这就学问大了,首先就是要对声音、乐器、音乐有正解的认知,否则就会一塌胡涂。最终怎样折腾音响系统也是为了重播唱片里的音乐信息,也就是为了听音乐。一向也不赞同在主箱上加超高、

房间的处理是相当的重要的,这是声学传播的基础,比什么钉和线肯定重要。这个弄不好,后面再瞎折腾都是于事无补。一间房间有的时间讲话都听不清楚,怎么指望能够出靓声呢。所以觉得玩音响一定是先大后小。不能本末倒置。当然在这些大的方向都搞定的情况下,用这些道具调调音色也无不可。
现在的问题是,初烧搞不定靓声,不去找根本问题,先学人家骨灰级的老烧先玩钉。这个就是歧途。就是走火入魔。最可恨的是有的js的煽风点火让这些初烧天真的以为通过这些钉啊线啊能够将自己的几万块的器材立马提升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器材。可能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7#

原帖由 rostal 于 2012-6-5 21:51:00 发表
如果音响界的商人不是适时推出一些类UFO的创新,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外围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好玩)。
音响市场就会死水一潭,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会。。。。。

现在的确有点像90年代的时候气功热,气功强身健体是可以的,但是各位有兴趣可以回顾那个时代的气功大师都能干些什么,噢说错了,应该说看看那个年代的气功大师还有什么是他们不能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8#

此帖堪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9#

原帖由 LP\茶 于 2012-6-6 13: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6 12:30:00 发表
系统调整过后,我会将LL弹奏的老柴钢一唱片取出,站着播放第一乐章最后十几小结,用于测试“云雾”手下系统的速度和功率的充沛性,就像高速公路上测试大排量下的操控性,仅此而已;完毕,慎重的取出Ivan Moravec(伊万.莫拉维茨)演奏的肖邦唱片,坐定聆听其弹奏的第一叙事曲,里面有:圆润的高音,厚重的低

我想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控制力和暗涌狠劲一定是器材本身的素质在起决定作用的,绝不是几个钉催生的,就像真正的内家高手是丹田之气发力,绝不是几颗大力丸能够解决问题一样。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