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发烧(66)--“平衡”的体现。 [复制链接]

查看: 12112|回复: 82
1#

好帖,建议版主加精、置顶!

终于有网友谈 “ 平衡度 ” 的正确性认知了!赞楼上各位网友的见解。

多种 “ 平衡度 ” 的要门大家也谈到了,还有几项非常关健的平衡度没谈及,请大家继续:

1、音箱各单元发声的斜率关系和音箱与听音环境的综合性斜率关系的平衡度;

2、声波从音箱传递到耳膜的过程中,会受空气的温、湿度所影响,波长与各频段声波运动的一至性综合关系的平衡度;

3、音箱和各单元的发声面,在听音环境里声波的中心扩散角度和边缘扩散角度的比例与运动、传递速度关系的平衡度;

4、(最重要一项)自己左、右耳朵的灵敏度和对波长与各频段声波的反应能力关系的平衡度。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maler 兄太谦和太抬举了!小弟只是略懂一二而已。

还有两点忘了说:

1、听音距离的平衡度(点)。
      在多路多单元的音箱系统中,能否找到(做到)多路单元的共同合相、聚集点(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平衡点包括:各路单元的波长、频率,正、反相信息交错,各单元、箱体发出的波长行程距离和传递速度,中心扩散角和边缘扩散角和音箱边缘扩散角发出的综合性复合声波通过墙壁折射到达 “ 皇帝位 ” 的一一合相、集合点。小弟把这些一切关系定意为听音距离的综合平衡度(点)。这个关系一旦平衡了,就会像全频单元那样接近点源发声;也不会产生高、中、低频段的明显分层,这样音场舞台感不旦不会产生上、中、下分层和平板现象,而是有层次、有序、有景深地形成立体画面的梯形仰视音场;这个平衡点做到了,才有可能出现 3D 甚至是 4D 的音场画面。

2、听音环境最大声压的可容性与音箱所发出的能量,两者间的承载关系平衡点。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我觉得发烧友只要掌握控好聆听室声学的平衡度和器材声音的平衡度这两点就足够了。)语句貌似简单,但 “ 只要掌握控好 ”,这里学问就大了!

LSQ 兄对系统的 “ 总体 ” 平衡度只要求其高、中、低音调这基本的频率音介过度衔接得到大至上的平衡就OK,这可不难!其实,如果只需要这些,根本也不用围绕搭配器材、线材,只要上一台均衡器就搞定了,喜欢怎样调就怎样调!:)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51# LSQ 的帖子

看来 LSQ 兄也比较理解这些。......得闲多来指导!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53#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同感!

(特别是DIY音箱,DIY器材始终还是DIY器材,完成度有限。)
==============================================
不过,这点小弟有所保留!

DIY 不一定是好,也不一定是不好,主要视由谁和什么机构来 DIY;一般普罗大众发烧友,在没有大量检测仪器和技术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理所当然、简简单单的换几个零件、换换内部线材....等,这当然是如您所说的;但如果是由一些非常懂音率和具高超电子技术的电子工程师在大量的检测仪器下来 DIY,这就不同了。

现今 DIY 这个词已被广泛滥用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OK,欢迎。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回复 60#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金兄!嗯....我也是指这个方面!
在这样的条件基础下, DIY 出来的音箱几乎没有听到过是总体平衡的;在某个频段范围内能做出接近平衡已经很不错了,但也小见。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

回复 64#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嗯!
大家好似有点跑题了,还是讨论回关于《综合平衡度》的事情吧!这方面在论坛上比较小见........请大家继续。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

回复 68# szlghyj 的帖子

严格来讲,这种情况在大至平衡的基础下,应归类为系统的解析力 和 频宽 与 音准 的范畴内。

作为一套好的系统,当重播不同演、录,不同版次,不同压碟 和 同一演录、同一版次、同一压碟、不同流水张次的唱片时也应有明显的区别,这才算是一套具有高解析力的系统;最头痛的系统是:放什么唱片下去播放,出来的声低和声音也大至差不多。

谈到频宽这事,如果一套系统能在100~18000Hz 这范围内做好各项工夫,且在正负1dB 内,这已是非常不简单了!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9-10 16:47:4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