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多少人真正听了SACD后觉得比CD声音好?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yihui0754 于 2012-6-25 15:05:00 发表
sacd比cd声音好,前提必须是真正的DSD录音。

这位先生说到点子上了。

上面出现CD与SACD的两种不同听感,原因是数字母带是否是真正的高格DSD录、制;上面部分网友表示:“ SACD感觉声音密度比CD大,更凝聚,但总觉得中低频比CD层要偏薄一些 ”这已证明很可能是由16/44.1经人工重新后制作、升频后再发行SACD。如果真正是用DSD高格采样模拟母带后,再制作出来的SACD是不会中低频比CD层要偏薄的,相反中低频比同演录、同时期发行的CD信息量、解释力和质感都要好。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6/28 0:31:1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原帖由 dy1.1 于 2012-6-25 15:41:00 发表
我听的是SACD ISO文件mytek dsd解码。dsd录音与cd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跟高比特文件24/96/192比也全面胜出。cd的中低频量感厚,但有虚假之嫌,而真正的dsd录音则完全是接近现场原声的走向,中频真切,低频下潜深,纯度高,非常清析。高频是dsd的强项,可以高耸入云,但又点到为止,绝没有cd那种惨白刺耳的倾向。打个比方,cd就像家里的标清电视,离远了看也挺清楚,但走近瞧,全是黑边,线条感强但没细节。sacd dsd 录音就是高清台,但是更像等离子电视中播高清,图像有细节又柔和。sacd dsd录音的另一大特点是音场的营造方式与cd不同,cd的音场横向刻画得较好,但深度刻画能力有限,结像主要以水平方向点状分布;而sacd dsd则是以3D方式立体分布,结像呈球状或团状,好的dsd录音可以让你感到直接融入了音场,个人感觉sacd dsd的声场更接近现场乐器发声。24/96/192的声音比cd要好,但仍然是同一类声音,只是细节更风富,音场更明显和稳定,没有sacd dsd的活生现场感。32/192的文件也依然如此。  

这已证明dy1.1 先生是领略过真正的高格采样和制作的音乐文件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回复 8# 牛仔 的帖子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2-6-25 13:47:00 发表
1比特的机械读取出错率要低于高比特。

这个不应视为 “ 出错率 ” ,应该是1比特录制或播放音乐时,信息的连贯性比高比特要好。更接近模拟信号的状态。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5 17:22:5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26# 若飞公子 的帖子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12-6-25 17:11:00 发表
我听下来,老录音SONY出的单层的SACD比普通CD要好的多,而双层的SACD就不一定比头版CD好了,如果是新DSD录音那就明显是SACD好了,尤其是TELARC的新录音。

部分认同您的讲法。
首先要睇是什么年代录制和采样的演录,如果是90年代中以前发行压碟的首版CD和LP,它的母带原格采样和数字档案只是16/44.1,当时已是业内最高标准了,加上当时母带采样后就会压碟发售,这类CD和LP是最接近母带的初形。但因之后多年的母带老化和当时的格式局限之故,使70年代未~90年代中的首版CD和LP 已成为这段时期内演录作品的最高品质载体了;而后期再采样或以以前的采样格式为原头,再版发行的SACD就不能比首版CD和LP要好,最多只能在这些档案中做做手脚、混混音后再发行SACD。但是新近的演录,因母带状态好和可实行真正的高格采样,所以新近压碟发售的SACD就会远胜同期发行的CD。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27# 美貌的阿敏 的帖子

原帖由 美貌的阿敏 于 2012-6-25 17:44:00 发表
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CD和SACD好比是小学生和大学这比,SACD是在CD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如果说声音CD好过SACD,那科学就在后退!又好比有些发烧友说是LP好过CD和SACD,这怎么可能!正因为LP存在不足才有如今的CD等等出现。

阿敏兄知道母带是会老化的吗?如果阿敏兄理解这一事情,就会明白为什么早期演、录的黑胶唱片会比后期再版的CD和SACD 要好了。

另外,音乐在音响上播放,最需要的是连续性信号和信息;现时这方面只有模拟信号是最好的,采样就是采样,无法做到连续性信号和信息。其次黑胶和唱头可以做到真正的平衡信号音源;而数字载体的反相信号较薄弱、甚至没有。故此暂时数字载体光盘唱片还不能完败黑胶和模拟母带,只能做到近似或接近。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5 19:52:3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回复 22# 真.菲戈 的帖子

原帖由 真.菲戈 于 2012-6-25 16:52:00 发表
相当多的sacd其实是pcm转成dsd,原生dsd录音的sacd有其优势,但是sacd对于硬件时钟精度的要求也远远高于cd,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烧认为n万以内的sacd有信息量没情感和可听性的原因。
音频不能完全等同于视频,如果认为1080p一定好于dvd进而推论sacd秒杀cd,显然太片面了。最终问题还是回归到软件上,对于听古典音乐的人来说,相当多好东西是找不到sacd的。

真兄讲得非常到位!越高采样率是需要越高性能的时钟郊正,如果时钟不够班的话,就很难做到良好的信息排叙性和连续性,故此使 n万以内的sacd有信息量没情感和可听性的原因。音乐在音响上播放最需要连续性信息。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回复 23# 真.菲戈 的帖子

原帖由 真.菲戈 于 2012-6-25 16:54:00 发表
mytek 192dsd目前在台湾和美国也不是一边倒的好评。玩过中高级音源的烧友也普遍认为其实际听感存在一些问题。
世事无绝对,何况价位受限呢?

个人觉得现时比较好的是 PrismSound Dream ADA - 8XR DSD,真兄可试试。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5 20:59:0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

回复 36#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5 20:33:00 发表
中山张兄,没16/44.1这么低吧?我记得好像是24BIT96K的,再老一点的就是模拟母带了,可能我记错了。

您好 szlghyj 兄!
差不多到90年代中才有24/96 制版的数字母带和文件。不要说以前,就现在的模拟母带要做成唱片,也是要做AD转换后才能做唱片的。只不过是现在把模拟母带转成数字母带或文件时的采样率和比特都比以前高很多,所以信息量就多很多了。不过现时很多CD、SACD和LP拿去制片厂做唱片的母盘也是做成16/44.1的,故此现在很多新出的LP和SACD也比不上1:1数字母带直刻的CD。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

回复 38# szlghyj 的帖子

您搞错了,母带制版和采样成数字母带或文件存档时是以24/192 或1/5.6M 或更高的,但拿去做唱片的母盘就会压缩到16/44.1,否则没有厂家会帮你压碟,所以你们现在听紧的大部分SACD和LP,其实就是16/44.1的采样压缩。故此日常听到的CD、SACD和LP,只不过是母带里的小小 “ 牙屎 ” 而已,现时新出的唱片最好的品质就是用24/192的数字母带真刻出来的1:1CD。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0#

回复 41# 牛仔 的帖子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2-6-25 21:16: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5 16:40:00 发表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2-6-25 13:47:00 发表
1比特的机械读取出错率要低于高比特。

这个不应视为 “ 出错率 ” ,应该是1比特录制或播放音乐时,信息的连贯性比高比特要好。更接近模拟信号的状态。

数码最小的单位是比特,高比特是以批量读取,是很容易受到干扰读错的。

这是其中一种原因,这个要视设器的级数和品质,就算用一台怎样再好的高比特设备进行采样或重播也比不上一台高性能的1Bit 高采样率做出来的效果好。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做过无数次测试了。这个关系到数据信息的连续性问题。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

回复 43# 牛仔 的帖子

也可以以您的讲法来理解,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正如34楼这台ADA,如果当成是民用的东西来玩,在现时数字层面上已是 “上天 ” 了。它可支特24/192也可插卡后以1B/5.6M来采样或播放,为什么用同一台机以24/192 和 1B/5.6M 各做出来的数字母带文件,从听感上对比两者,24/192是完全无可比性的;打开两个文件用波表来观察文件内的数据排布,发现1B/5.6M 的 比24/192 密集很多且数据与数据间的间隙也细很多。原因就在这里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5 22:39:1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2#

回复 46# 牛仔 的帖子

都说了,1B/5.6最好咯。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3#

回复 44# LEISURE 的帖子

原帖由 LEISURE 于 2012-6-25 21:49: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5 21:15:00 发表
您搞错了,母带制版和采样成数字母带或文件存档时是以24/192 或1/5.6M 或更高的,但拿去做唱片的母盘就会压缩到16/44.1,否则没有厂家会帮你压碟,所以你们现在听紧的大部分SACD和LP,其实就是16/44.1的采样压缩。故此日常听到的CD、SACD和LP,只不过是母带里的小小 “ 牙屎 ”  

没看懂,24/192的数字母带如何刻出来的1:1 CD,CD容量哪够啊?
另外LP也用16/44.1的来刻,还能算模拟的LP?
SACD也用16/44.1来制作,岂不是要插值升频至2.8224M?

(没看懂,24/192的数字母带如何刻出来的1:1 CD,CD容量哪够啊?)
==================================
意思是用原装24/192的数字母带或文件直接通过高端专业母盘刻录机直接做成16/44.1的CD(1:1的意思是读一次数字母带就做一张CD出来,数字母带与唱片的生成是直接1 对 1的,所以叫1:1直刻CD),不象普通的CD要通过多重工艺后才能生成CD唱片,在生产普通CD这些工艺流程中就会丢失很多原有信息;而直刻1:1CD就是用母带直接刻出,无需经过这些工序,所以信息量就比普通CD多得多。简单来讲直刻1:1CD就是普通CD的母盘。

(另外LP也用16/44.1的来刻,还能算模拟的LP? )
============================================
新发的LP多数都是,意思是用16/44.1的数字信号驱动刻纹机直刻出公盘,然后用公盘拿去电渡,电渡在公盘上的金属模就是压LP的模具了。出来的LP当然是模拟啦。

( SACD也用16/44.1来制作,岂不是要插值升频至2.8224M? )
=========================================================
大部分是,44.1K升频为2.8M只要在系统上用鼠标一点就搞定了。是否真正的高格SACD,只要找张普通CD,打开两者文件,对比数据流的分布情况就一目了然;用16/44.1做成的SACD与普通CD的信息排布几呼是一样,只不过是波形长佐、间隔大佐;而真正用高格制造的SACD,其信息排布是比普通CD密集很多,与原高格数字母带的信息排布是很接近的。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5 23:32:3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

原帖由 JWang 于 2012-6-26 11:51: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5 22:03:00 发表
都说了,1B/5.6最好咯。

你知道什么是1b/5.6M? 哈哈!1b/5.6M 直刻CD? 16/44.1刻LP? 16/44.1压SACD?  等等, 等等。。。。太多的胡说八道的东西,看来我没话讲了。

乜上几日被其他网友批评你 “ 读不懂话语 ”,话语读不懂就算了,怎么不见几日就退化到连字都读不懂?努力小小爬翻出个井口。知道咩野叫 " ST " 吗?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6 15:22:4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

回复 51# 愤怒的小鸟 的帖子

原帖由 愤怒的小鸟 于 2012-6-26 1:46:00 发表
中山张兄这个东西有不有用  Prism ADA-8XR SQ-DSD 是声卡吗?

您好!
不是声卡,是一台 8 轨的 ADA,标配架构只有 8轨的 24/192  AD 功能,要实施其它功能要另加插卡;当然安装 1394 接口卡是可以做外置声卡的,但这样用实在太浪费这台东西了;添加 DA 功能最好是加一张 8 轨的 AES3 输入接口卡,DSD 也是要另加卡,与 Workstation 同步使用也是要加一块 Pro tools 的 HD 或 HDX 的接口卡。

如果只要求声卡的普通功能,无需用到这台机,用他家的 PrismSound Orpheus(已有火线接口)既可;以上这两台机都是 AD 功能最强,如果不玩AD,上他家的 DA2 就很不错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7 17:05:4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

回复 53# 美貌的阿敏 的帖子

原帖由 美貌的阿敏 于 2012-6-26 7:33:00 发表
中山兄说得不错,但是请注意到一点LP在播放时有磨损,其中高频部份更为严重。放了十几次后就和第一次有差别了,而且在播放时转速也不稳,这些都会有影响音质。所以说为什黑胶唱片会停产呢?如今24/192已接近LP,从整体上来说应该胜过LP。不知我的观点是否正确?还请中山兄指正!


(但是请注意到一点LP在播放时有磨损,其中高频部份更为严重。放了十几次后就和第一次有差别了,而且在播放时转速也不稳,这些都会有影响音质。)
=========================================
阿敏兄从何处得知:黑胶放十几次后就和第一次有差别了,其中高频部份更为严重?我播放过三、四百次的一张黑胶唱片也没有您说的出现。
(而且在播放时转速也不稳,这些都会有影响音质。)如果这样的一台黑胶唱盘已可以拿去填海了,从您的回帖已发觉您所说的黑胶系统是非常非常差的了,且有严重的机械问题存在。

所以说为什黑胶唱片会停产呢?
=========================
请问:黑胶唱片什么时候停产了呢?

(如今24/192已接近LP,从整体上来说应该胜过LP。)
=====================================
不要估计,最好找机会实践一下。新近录音和采样的 24/192 母带文件,在动态、信息量、层次、质感这几方面使黑胶完败,但在音乐的流畅度上还是黑胶好些。

(不知我的观点是否正确?还请中山兄指正! )
=======================================
算小弟直言: 阿敏兄您的观点几乎全部不妥,音响、音乐、声音是没有得想像的,还是多些实践一下吧,实践出真知。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7#

回复 56# LEISURE 的帖子

原帖由 LEISURE 于 2012-6-26 8:53:00 发表
还有两个问题:
1、如果LP用44.1/16来制作,则LP的源头已不是模拟的,那么末端模拟又有何意义?模拟转数字就会丢失信息量,何况只是44.1/16这么低的标准,这样做出来的LP根本连CD都比不过!
2、DVD-a或HDAD、DAD应该不会是靠低格式升频来制作的吧?  

不是所有新发行的黑胶都是这样,但比较多的新发LP的确是用16/44.1来制版。
( 只是44.1/16 这么低的标准,这样做出来的LP根本连CD都比不过! )不能说这类LP好,而是同样的CD就会更差,就算这样做出来的LP也要比CD 好得多。

(2、DVD-a或HDAD、DAD应该不会是靠低格式升频来制作的吧?)
=================================================
部分会是这样,一些上世界纪50、60年代的演录,到今天也可以发行SACD? 您想想就明白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8#

回复 59#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0:01:00 发表
单就数字母带来说,90年代中以前的是16/44.1的,90年代中才有24/96 ,张兄是这个意思吧?

对!90年代中开始有使用24/96来采样,但并不代表全业界也这个时候升级了,很多一直在2000年后才升的。不要说以前,就算现在最顶级的母盘制版机也是24/96的,母盘机做了光盘出来后,这张光盘就是拿去压片厂压碟的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9#

回复 72#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6:01:00 发表
张兄说很多是用44.1/16母带压出来的,我觉得好像没那么严重吧?我买过很多旧录音发行CD的,几乎都是ADD或AAD的,是模拟母带。

szlghyj 兄!前端是什么也好,中期制作用什么方式来做也好,最终也是要做成16/44.1的数字文件才可以拿去压片厂制碟。就算拿一个24/192采样的母带文件给压片厂,他们也会把这个 24/192采样的母带文件做成16/44.1 后再压碟;问题是通过压片厂来做这个后处理一般也比较马虎,所以大部分的录音公司都是自己做好后处理后,用母盘刻录机做出一张直刻CD 或16/44.1 的WAV 文件再给压片厂压碟。ADD、AAD、DDD也好,只不过是代表其录音和制作过程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而已,不能代表其品质,同时也离不开最后的一个 D。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