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 乐 味 与 “ 二 十 要 ” [复制链接]

1#

回复 60#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3-5 13:20:00 发表
再次进来说明乐器发声前后问题,我们不防播放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注意铜管乐部分,在一定声压条件下,小号的响度能冲破弦乐部分,而不会掩盖弦乐声部,这一点在现场聆听如此,我的器材播放也是这样;反之,如果我们试着将小号与弦乐放在同一位置,以相同响度吹奏可能会把弦乐覆盖;而定音鼓的表现同样如此,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是从老外网站里学来的;以上意见供同好们参考;谢谢。  

顶您这句!其它的,看完全帖后再论。

说到音场嘛…..好的音场不是二维、也不是三维,而是四维立体 + 堂音包围感。

您说得对,一个合格的音场最基本要求是弦乐群在首排,管乐群在弦乐群与最后场之间,定音鼓和三角铁在最后场。而最好的音场重现是在上述基础的不变下,当小号(极强指向性的乐器)等...….直向观众起奏时,小号的声波行程会擦您肩而过继续住后运动。

当然,要得到这样的音场(首先要先加入 “ 黑社会 ” ,CD就想也不用想了.....),前题条件是唱片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和信息。系统就不用说了。

07兄您这张唱片还未够呢,您听一下以下这几张唱片就更明显了,Decca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天方夜谭》;Philips 哈登伯格(小号)《海顿:小号协奏曲》;EMI 波斯科夫斯基指挥《快乐的巴黎人》;EMI 卡拉扬指挥《阿伊达》;EMI  卡拉丝主唱、普列特指挥 《卡门》。

而想感受定音鼓的方位和质,可听一下这两张LP:英国首版、DECCA 安塞美指挥《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整个曲目演奏,定音鼓不间断地从头一直打到尾、从开头几乎听不到声压而慢慢渐变到大声压) 和 EMI 英国白金狗、佩尔茨(KURTZ)指挥《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3-05 19:24:4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4 18:46: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3-5 21:30:00 发表
二十要是用来评定一套音响器材在某个特定条件下还原原始录音效果的参考标准,如果这样还不如用更简单的说法:那就是离真实度有多近和远,就能高度概括了,二十要具体地罗列了方方面面的要求而已,要想实现,除了器材本身的素质好以外,还与听音环境和音箱的摆位有关,与录音现场的众多发声源比,只有两只音箱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局限性

对,非常靠谱!赞

≪二十要≫与音乐味(音乐性)在理论上和现实上也好,根本就是两会事。用≪二十要≫来简单、肤浅地描述和表达一下音响系统发声的某项特质的代名词还可以,但与音乐性就套不上了。

估计大家也会认同音响系统是要来重播和还原唱片内的音乐信息(简称:音乐)吧?
个人认为:音响系统音乐味(音乐性)的特质表现轻重是在于接近或靠近真实、现场乐器发声特质和氛围的多少而定义;与≪二十要≫的概念相差甚远。如果系统己有较重的音乐味(音乐性)表现,就应与≪二十要≫ Say Good-Bye 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3-06 23:26:5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

回复 91# 670707 的帖子

噢......是的。偶之所以不向≪二十要≫开火就是考虑于此........哈哈
不过老八耸恿俺向≪唱片圣经≫开火,您认为如何?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

回复 98# 镁声绕梁 的帖子

你们太抬举了,偶那里没啥所谓 " 天籁之音 " 啊,日常只是草草欣赏一下古典音乐而已。如按照现在大陆音响发烧的定义来讲,小弟还不算是啥烧友呢! 我从不折腾和肓从器材,听到合适的就买下,调整一下后就淡定听音乐了;因为人生苦短,除日常工作、生活外能省下空闲时间来品味音乐己不多了,故此要珍惜。反而研究一下唱片和演、录倒是有的。哈哈

先生有空可来玩。欢迎!

因我是码字 " 白痴 " 超慢型!!! 您前一个问题我明天才回您了。望见谅! 晚安。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

回复 109# 镁声绕梁 的帖子

这是偶上两天与八先生的一些闲谈,可看看,我就不一一再说了。

从这里一直往后看。转帖: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2206-2.aspx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

原帖由 33CX 于 2012-3-6 21:51:00 发表
立论不如多听音乐,定有感悟。


非常靠谱!

早已说过:音乐能用语言、文字和数据来准确表达清楚其意境和内涵的话,还要曲谱、乐团、指挥、录音、音响、唱片来干啥?

只能通过多听唱片、现场、音乐会,从中感悟、理解和妥协、理性发烧音响。日子有功便成仁!

音乐殿堂的大门是长期打开的,能否入内只能靠个人悟性!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3-06 22:51:2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

正在被 Philips 卡列拉斯≪拉丁美洲弥萨≫LP感动中..............!!!!!!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