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24bit/96khz, 192khz音源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1#

把两个概念完全混淆了。采样频率是指时钟电路内部电流的震荡频率,不是物理的声学频率。单位时间内,用高频率的震荡电流采样来记录物理世界的某个声学频率,比低震荡频率电流采用而得的声学频率,还原效果更加平滑而真实。在电声学层面上,单位时间内记录下来的物理声音在数量上更多,在计算机声学层面上的离散程度更大,还原后,在听觉上,效果就越靠近真实情况。正如计算机图形学,单位长度内的像素点越多,视觉上越细腻,反之就马赛克。44.1k的普通cd采样频率,当年定义之时,是考虑把人耳听力极限的22k翻一倍外加一个低通门限而来,目的是为了减小文件体积,因为cd介质容量小又要保证一定数量的音乐信息。所以不要误会说什么人耳听力极限也就22k,用更高频率采样是无聊,这个是错误的。

有关于超声波的音乐学意义,这个也是带有时代特征的认识。声音之所以能在空气介质中传播,是因为有声音压力差,压迫到鼓膜上又能被听到的自然就觉声了。过去的认识是听不到的频率,音响系统就直接忽略掉。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乐器制造的声场,即包括可听音,也包括不可听到的超声波。听不到的超声波依然在压迫人体,鼓膜没有反应,却能被脸部尤其是额头皮肤的神经感应到,进而作用到心理上连带听觉一起发生反应。所以我们在音乐听“感受”现场演奏时,往往有种声浪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而通过音响“听”音乐重放的时候,得不到类似体验。要制造与音乐声场同步的超声波不是做不到,技术社 可行,经济上太昂贵。一直以来就只在可听音频段内努力罢了。

不要再把采样频率跟声学频率的生理极限两个连起来扯。还有心理声学的问题的,在高低频段由于生理听觉迟钝,听觉频率是不能按照物理频率来处理的,这个在各种乐器定调之时就要针对性的做处理,不学音乐声学的人,自然不能理解这些关键因素了。

记住,震荡频率越高的电流采样,还原音质越逼真、过度越平滑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9/20 11:12:4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56# hanson681 的帖子

你单一的知识结构,让你理解不了楼上很多人士的回复,反而责怪他人不理解你。我给你的建议是,所谓声电系统的音响声学,是不知你的什么工程以外,还包括物理声学、心里声学、计算机声学、材料学为主的一套交叉学科。相比你对自己的工程是自信的,你显然又不知如何应用到声学领域。你说处理信号,电路中声音信息以何种形式衰减?音响系统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向空气辐射声能的设备,什么性质的音源最终要落实到振动体的扬声器以何种方式震动的问题上,脱离这个现实空谈信号处理有何意义。中国的电气工程师,在专业上,不见得就比国外同行能力差。当把电气工程应用到声学方面的音响系统,差距就拉得大了。要知道,你的音源也好,信号处理也好,最终目的是通过数量不多的几个扬声器的震动,来模拟不同振动体的真实乐器,有弦震动,边楞音,簧片等等等等,就算这些音乐包括你的所谓信号处理,得以保证扬声器的震动方式够丰富,却不见得通过空气辐射声音后能形成觉声,这跟你的信号处理有何关系,你大概又不解了,我也没有办法。对于离散程度各异的你所谓音源这个问题,还是要结合上边提及的学科来“系统的”看待为妙,脱离整个应用系统来论整体结果无益。

楼上有懂的人说了一句:泛音肯定不止20k。不是音响声学的工程师,怕又不懂这句话了。他 哪里会晓得复合音是什么,一次、二次、三次泛音是什么,主音同泛音有什么关系,跟你信号处理有何因果,处理了信号扬声器又如何振动。普通的工程师说某个频率就是一个,声电工程师听到某个具体频率时,其脑袋中所想哪里是普通工程师能理解的。我不是要贬低谁,这个是客观的。你把所有相关知识补全了,再回头来看楼上不止一个网友的跟帖,问题就少了,也就觉得他人能理解你了。计算机声学在大陆是硕士阶段的课程,且在大陆高校中属于起步阶段,比之大陆的图形学成就那可差得远了,我倒希望你带着你的疑问继续走下去,不要仅站在某一门知识的基础上来论这个规格不一的音源
TOP
3#

回复 58# 白花油 的帖子

对于高频主音的高频泛音,44k的采样频率显然连很多客观存在的信息,在时间轴上,就记录不下来了。何况采样频率同声学频率还不可能同步,有时间差,所以在记录的时候直接就损失一次,根本上就造成数字技术录音远比模拟技术录音差太多这个结果。所以 优秀的数字音乐产品,还是只能依靠模拟技术录音转数字格式调音后而得,这个是当下数字音频技术的短板,而且未来会依然存在。退一万步讲,电信号在从介质到扬声器这个输出端之间的线路上,相当数量的信号以热能的形式损失掉,也就是说,本来在音源中存在的信息,由于发热就压根到不了扬声器这个输出设备,提升电压大功率来减少热损失以提高声电转换效率的方式是亡羊补牢,再用分频的放大电路来私人调制,直接修改了音源的内容,且不论私人的音乐欣赏水平到如何程度,能调得更靠近它应该的表现还是被调得乱七八糟。对于调音师的音乐成品,大数据量和纯放大电路的应用,积极意义就在这里。不需要你个人用户来条,五音不全的私人用户有什么水平来调
最后编辑apeflacwo 最后编辑于 2011-11-11 11:44:12
TOP
4#

回复 67# hanson681 的帖子

你的问题,就在于,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能完成从电气属性到声学属性的映射。你贴了后边两段英文引用,正是计算机声学最基础又最关键的一个知识。可能将来你会理解并掌握吧。既然你是态度认真的,那我就多说点。而且我非常鼓励你直接阅读国外录音工程的相关文字记录,即使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材,也是花大钱从国外引进版权再翻译成中文来教授的,而且还存在教师普遍接触不到国外那些教学设备的严重问题。

80年代定义的数字音频框架,为什么是44k,加载低通滤波器不是你说的打折扣,在电气上有原因而且必要的。乐器声学是物理声学的应用及分支,电声学要把他关联起来靠的是时钟电路,有些播放机能在播放过程中变调,改变就是这个基础时钟电路内电流的震荡频率,这个参照系一变,数学上定义的频率重放出来后,还原音调的高度就跟着变了。这个时钟电路质量的 优劣,及决定音准又决定时长的准确性,对应到音乐节拍的精确程度。你说加载低通滤波器是打折扣,好嘛,看看不加载会有什么结果。简单点,就以44k的震荡电流来采样5k物理声学频率,电路上产生两个频率:一个是被采样频率5k,另一个是44-5=39k,39k听不到,粗糙点,的确可以不管他。问题来啦,电路内部的高频噪音无法回避,偏就产生一个39k的电噪音,44-39=5k的另一个电噪音同时产生,5k这个噪音被扬声器还原后是人耳能听觉的。还原音质的性噪比 降低了吧。为了避免电路内部的高频噪音降低音质性噪比,架设22k的低通滤波器,只允许低于人耳极限22k的频率通过,高于他的直接屏蔽。这就是你所指的打折扣。话到此处,为什么说普通cd的44.1,22k的两倍,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你说的打折扣。多的不讲啦,你说你晓得一些声学基础知识,偏又没看到你能融会贯通。至于96,192还是现在的384k,对于弦振动乐器尤其是拉弦乐器,像大提琴,中国的二胡之类振动体长度大的乐器,不熟悉,没有研究过,是哪个采样频率的还原好,我说再多也是白搭。你说是弥补打折扣的遗憾,我就更加遗憾啦。稍微动脑筋一下,既然要假设低通滤波器,又提升采样频率来弥补,这是玩什么矛什么盾啊。不能理解,和谈掌握呢。你引用的英文中提及到人耳听觉up to 18k,我要指出,这个表态不准确,不确切,甚至不 严谨。理性的的说法是,普通人由于年久碍于听力损伤,到了18k“以上”便听觉“迟钝”,而不是up to,对于经过声乐练耳系统训练的人,譬如职业歌唱家,演奏家,那些人的听觉灵敏着呢,普通人又不能理解啦。那些花腔女高音控制她自己声带产生泛音的能力好得很,普通人他也不懂什么是泛音,你说你是懂得,偏就还有这些问题出来。你系统的学一下各种振动体的震动规律吧,再额外学一下心理声学跟物理声学的关系,超过18k的频率就存在心理声学同物理声学的背离问题,低于200k也存在同样性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映射到你喜爱的电器属性方面上。至于计算机声学,从你表达的文字来看,我只有跑路了。看得出来,正如你所言,你就是个工程师,这个我可不给你打折扣,多嘴啦
我重申一遍,叫你“系统的”来学且看这个交叉学科,不是要贬低谁,我告诉你一个实际,全亚洲最顶尖的录音房在cctv,设备顶呱呱,花大钱买回来的,他那边有过拿录音大奖的作品吗?大陆的录音师要想有点成就 ,都是硬着头皮凑钱出去虚心学去的,还看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跨了那么多个学科,所以有些问题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也不丢脸。反过来说,同样的问题也就不值得对一般人讲,讲出来也十有八九白讲。知识结构完整起来,你的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就凭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你还是理解不了,声电系统是电气技术面向声学领域的 应用,不懂声学,从何谈起嘛,而且你还有一个误解,把重采样同更高频率采样弄混淆了,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对于传统乐器,就是真实的乐器录音数据,重采样的结果,感性的讲是糟糕的,听感上是明显失真的。这与用更高频率采样真实乐器录音进而得到相关的数据,压根不是一回事。自己找答案去吧。进一步,对于非传统乐器,诸如合成器啊,自然界不存在或难以被人听到 有不熟悉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大可以重采样,因为不存在失真不失真的问题
最后编辑apeflacwo 最后编辑于 2011-11-11 22:35:1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