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相遇EMT 980 CD机(谈五台专业机的自我聆听感觉、第18页兼聊日系... [复制链接]

查看: 203646|回复: 232
1#

回复 51# 独行客 的帖子

先生喜欢古董器材,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可气一样,听说最近又看中哪一款箱子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1/20 9:50: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想就音色问题说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发烧友中间谈起音色往往指器材的音色,其实还应包括还原唱片信息之后的声音音色(非失真),举例:在播放邓丽君歌曲中,甲器材声音“甜味”重,乙器材声音“显得嫩”,丙器材声音“清淡”;而在播放蔡琴歌曲时,可能会是:甲器材声音成熟一些,乙器材声音年亲少许,丙器材声音磁性点,凡此等等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在还原某些唱片中是否注意过,演奏者或歌唱者固有的音色统一性问题,比如:海菲兹在使用二把不同名琴时的“海菲兹音色”,李赫特在使用“斯坦威”和“雅马哈”时的“李赫特音色”,米开朗杰里在演奏德彪西和肖邦时不变的“米开朗杰里音色”;另外他们在诠释作品时为体现作品的情感与思想而使乐器发出不同音色,为此再譬如,表现贝多芬粗狂、英雄般气质就会出现碰撞而出的挺拔金属声,反映莫扎特天使般的歌唱则会用细腻的手法演奏出清纯、圆润、阳光的色彩,并且唱片中的这种信息与录音公司、录音工程师、制作人等环节无实质性关系(非音效性)。故此我的看法是二中内涵不同的音色应该是我们的器材必须具备的。
TOP
3#

谢谢二位同好的认可,我在现实中谈起此问题经常碰壁,偶遇佳贴欣然说上几句,打扰了。
TOP
4#

赞同此观点,音响大国多有其代表声和经典器材,当厂家将器材当作音响艺术生产时就易出好声产品,而作为商品、产业链生产时往往是垃圾;很多烧友是看了广告和他人介绍而去购买音响产品,如能听其声知其理,还会人与亦云吗?这个时代金子被埋于土里现象太多了,需要你的慧眼识别。
TOP
5#

见此好贴,盼望能对音响之声有灼见并热衷与古典音乐的朋友交流心得、体会。
TOP
6#

日本人的高级转盘至今未有超越的,带有民族气息、孤芳自赏的胆机音色将成为绝唱。
TOP
7#

回复 183# wayned 的帖子

赞同,不知先生因用到日系何种转盘得此结论。
TOP
8#

回复 183# wayned 的帖子

请问先生是否姓王,这台EMT980是否刚到手。
TOP
9#

回复 186# wayned 的帖子

我用过天龙的电饭煲一套,至今仍赞赏第一音响的旗舰转盘,它所撑开的音场可谓天下无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