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高”:歌剧拯救者还是掘墓人 [复制链接]

1#

回复 1# 魔帅 的帖子

你这一贴看来曲高和寡,应者寥寥啊。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 魔帅 的帖子

先生想知道能够回应者极少数的原因吗?
TOP
3#

回复 9# 老浦东 的帖子

浦东先生说的对,我前帖说的:“先生想知道能够回应者极少数的原因吗”,这便是其中原因之一。
TOP
4#

回复 13# 魔帅 的帖子

先生现在听何箱子呢?
TOP
5#

回复 13# 魔帅 的帖子

我认为在唱片中听歌剧,必须在大箱子中聆听,这年头虽然歌剧人不多,,我还是很想与你聊一聊。
TOP
6#

回复 13# 魔帅 的帖子

有些烧友在展示音响器材时擅长用发烧碟,但是试播歌剧唱片时器材的缺陷就暴露了;我们知道西洋歌剧不同用流行歌曲或口水碟,它需要大型管弦乐队伴奏,它不能像现在先录乐队后进人声这种多次灌录、制作的过程,因此它的声音比例是客观而又真实的,试想箱子不能做到宽松而又极具密度感,那么歌者与乐队的声音比例、重唱中歌者的定位、歌者与乐队的距离感、歌者固有的音色、歌者弱音与强音时声带肌肉的松紧感、歌者高亢明亮的高音冲突乐队的穿透力和飞翔感、歌者如诉如泣的颤音、连音、柔音所产生艺术感染力,等等这一切都需要调整到位的音响器材才能做到。
TOP
7#

回复 17# 老浦东 的帖子

是的,听过现场歌剧演唱的朋友肯定知道,歌唱者不使用麦克风,发音是圆润、清晰、富有穿透力,在这方面确实没几位烧友能做好的。
TOP
8#

回复 19# plczj 的帖子

是的,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歌剧界的悲剧,相比于“三高”,我更欣赏卡鲁索、吉里、克劳斯、贝尔贡齐等这些艺术大师的风格与歌唱艺术,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呀。
TOP
9#

回复 20# 670707 的帖子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那些被采访的发烧友中间很少提到歌剧艺术,而能说到以上几位的更是凤毛麟角。
TOP
10#

回复 22# scfan 的帖子

哦,谢谢先生提醒,我是想将歌剧与器材合在一起讨论,因为我发觉玩器材的人不结合唱片,而说唱片的人又极少言及器材,所以我就泡在HF乐趣里,对外面情况知之甚少了,哈哈。。。
TOP
11#

回复 24# 溪秀兰 的帖子

好长时间未与先生聊天了,我现在忙于“好声”一帖中,请先生空余来坐一坐,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