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晶莹通透、空气感十足的高音效果应该是录音制作的造假产物。 [复制链接]

1#

回复 1# 老石 的帖子

楼主要说的如果是音响器材选择与搭配问题,则需要探讨;举个例子:一张古琴唱片,一般器材能听到唱片中手指甲在琴弦上的滑音、琴腔的共鸣声形成的形体感,已经不错了,但是要能听到:演奏者激越时身体晃动、强音时单根琴弦的震动发出的余音,那就不容易了。我记得那些小提琴与钢琴大师门(如李赫特、奥伊斯特拉赫)增说过:作为演奏者技巧的难度不在于强音时音量大小,难在如何把弱音演奏得更弱。以此类推,我们的一套音箱系统如果不能做到明察秋毫,而轻易说:现场录音是真实的,有的唱片录音是人为虚假的。该观点是片面的。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27# 老石 的帖子

我的观点是:搭配良好的器材播放发烧唱片容易,困难在如何将那些录音一般的唱片中信息量给展现出来,这个问题不是音场中的高音与超高音部分,即使用上单拿330、卡玛的钻石高音也不一定能做到,再次举例:你看11#发来的钢琴录音照片,如果是高级录音同样存在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三个等级音效问题:
1.能清晰听到钢琴琴键的颗粒感;
2.能清晰听到钢琴琴腔的共鸣声;
3.能清晰听到榔头击弦声;
由此可见,发烧友们纠结、爱与恨的问题主要在音响器材运用与搭配上,诸多发烧唱片只是在音效上“亮”一点,真正的艺术演奏是不发烧的,但是我见过不少发烧友的音响器材用发烧唱片作为调校器材的标准,从而引起“不平衡”问题,然而像ATC、3/5A这类音箱是“病态的、扭曲的美”,我们使用时需根据自我标准与要求而慎重选择。
TOP
3#

现场演奏是必然要听的,去年小提琴家穆特来沪,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一场勃拉姆斯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现场演奏不用ei麦克风,我坐在第二排聆听,穆特那把瓜内利名琴音色出类拔萃,钢琴演奏却差强人意;回家后将同期由DG发行该唱片进行类比,发现小提琴声色丝毫不差,幸甚!
TOP
4#

我们在听唱片时也不难发现,奥伊斯特拉赫在EMI、DG、PH的唱片,其使用同一把小提琴时,它的音色也是相同的,故此我们才能知道其独特的演奏艺术水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将音响器材调整正确,这是烧友的正道。
TOP
5#

不是所有的高级音响器材为发烧友设计的,有些天价音响器材不是发烧器材,它作为奢侈品摆放在有钱人别墅中仅作为背景音响享受而异,不足为奇。
TOP
6#

回复 37#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声音的撑展、流畅和衔接的自然连贯,乐器声无压缩、听感不压抑”,此观点赞同,我们的音响系统能做到这些,那么真实感就有了,可惜好多烧友在这一问题上惨遭滑铁卢,痛惜。
TOP
7#

回复 40#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根据"现场乐器是声音的原本,器材声音是我们需要的声音"观点,是否能说:我们在唱片中无法听到斯坦威、贝森多夫、法奇诺、瓜内利、斯特拉迪瓦里等特有的琴声,李赫特、鲁宾斯坦、米开朗杰里、海飞兹、拉宾等大师的音色更是无稽之谈了,对吗?
TOP
8#

回复 43#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如果说我们难于还原现场声音指向性问题我同意,举例:一个孩子在地上玩铃铛,其声音发生源从地上开始,我们的音箱系统很难表现。但是上述问题作为发烧友是应该追求的,否则抱着3/5A之类音箱老去,会遗憾终生的。
TOP
9#

回复 45#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我们这个论坛是谈音响发烧,音响系统听不顺就要自我检查、调试,发烧友的痛苦与乐趣也在此,现场乐器发声是我们考量音响系统标准之一,两者缺一不可。
TOP
10#

回复 4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我们的讨论就此停止吧,再往下个人主观性就会彰显,无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