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音箱DIY最终玩成了制箱理论探索和公式推导--奇乐无穷 [复制链接]

查看: 28745|回复: 122
1#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10 22:00:00 发表
自从今年中旬推导出了音箱的力学公式后,也就对喇叭的阻抗构成有了清楚的了解,才知道08年把喇叭的阻抗定为纯直流电阻条件推导出的功率分频器声相位一致的公式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利用国庆8天黄金周又按喇叭实际的复阻......

强悍制箱兄,这两个点正好是单元阻抗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是不是多数单元都是这样,阻抗最高和最低值是相位差为零?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11/5 20:17:1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2#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12 22:15:00 发表
拿上帖的惠威D6.8与惠威球顶中音DMA-A搭配,做成三分频音箱,两喇叭的较佳分频点为825Hz,此频率D6.8的阻抗相位超前声音29度。



DMA-A的阻抗相位滞后声音37度。
根据与喇叭串联和并联的电感,电容可以改变阻抗相位的原理,以两阶分频为例:设计成让D6.8喇叭那一路的阻抗再超前声音61度,让DMA-A喇叭那一路的阻

强悍制箱兄,一般的分频点的选取是看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频率曲线频率滚降的点最为可能的分频点,而且要求这两个单元频率滚降的点尽量靠近,避免过多的重合和凹陷,这个用考虑么?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3#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17 19:45:00 发表
1.依赖音圈和磁场工作的喇叭的声相位--阻抗角度差在其谐振频率和最低阻抗处频率是都为零,这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
2.喇叭分频点频率的选择是由两点决定的:2.1两喇叭的有效工作频率。2.2在分频点频率处要尽量使两喇叭的合成音量不变,或变化很小。
以惠威D6.8中低音喇叭配惠威求顶中音喇叭为例说明:
1.工作频率范围:DMA-A的产品说明书中已经交代清楚,即在800Hz以上。然而D6.8却没有


谢谢强悍制箱兄的详细解答!对相位曲线的理解不是很彻底,是不是考察不同频率电信号输入,单元输出的相位差?

个人觉得惠威这款中音单元很一般,曲线不是很平直,过了500hz就有个明显的凹陷,而且离轴30度曲线和在轴曲线在800hz左右分开较大,估计在800hz左右对音箱中音单元摆位或旋转角度更敏感一些。关于分频点的选择,保持功率一直很重要,要平衡阻抗的并联损失,所以用灵敏度高的点确实可以提高功率。但是在分频点,两个单元同时工作,会不会能量叠加?

兄有没有S1.4单元的曲线,可以分享一下,看看对实际听感调整有没有帮助。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4#

回复 11# 强悍制箱 的帖子

电流和电压相位不同很好理解,电压到了,因为喇叭有电感,所以电流要比电压晚到,是这样吧?在分频点处的声音相位显得更重要,什么叫做两个单元同时达到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呢?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5#

回复 13# 强悍制箱 的帖子

谢谢指点!学习中。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6#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21 22:04:00 发表
在音响发烧友中,有一部分人具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市场上没有自己满意的产品,对音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了一定的见解,为了践行自己某方面的设想,就走上了DIY的道路。
成年人的DIY与小孩们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孩们的DIY兴趣来自好奇,而成人的DIY多数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追求好的效果及高质量的音响器材,成人还有受过高等数学,物理的教育,有着小孩不具备的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但这个工具运用的


呵呵!我也非常喜欢DIY是从升级自己的器材开始的,厂家总是留给大家一些机会去升级,所以也非常喜欢提升音质后的成就感。同时也在用较低的成本做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强悍制箱兄是高级的DIYer,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做音箱可不容易,光理解那些曲线就很难。
最后编辑ningjy12 最后编辑于 2012-10-22 09:25:40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7#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23 22:28:00 发表
市场上的音箱类产品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这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例如:1.直接用6寸锥盆喇叭配高音喇叭的两分频音箱,造成中频段音质较差。2.音箱的边长比例不合适,造成箱声频出。3.许多装10寸以上大口径喇叭的音箱箱体积偏小,不但低音下潜不深,还使得箱內气压偏高,诱发箱体振动。
看不见的还有分频器没有按最好的声相位一致型设计,造成音场凌乱。
大部分音箱生产者没把技术吃透,就开厂造音箱,他们大多数的时候

看曲线能看出这些音箱的问题么,还是靠听感?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8#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28 22:08:00 发表
对于功放和音源来说,性能高低主要由元器件决定,这是因为其电路技术已趋于完善,只要找到好的关键性的元器件,按好的成熟的电路组装起来就行了。
然而要找到好的元器件,对普通的发烧友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
CD机中那昂贵的吸收时钟抖动的专用芯片就连厂家都难获得,就别提业余制作的发烧友了。
功放中主要是PNP和NPN对管的一致性误差要小,通常要低于1%才有好效果,这个需要在海量的零件中作大量的

哦,原来如此,呵呵!学习了,还是国内的工业基础需要提高啊!CD中减少抖动的芯片估计都是国外严格限制出口的吧?功放总对管的一致性,是推挽的么?热稳定性好的管子是厂家特制的,还是只能通过大批量筛选才能拿到?
最后编辑ningjy12 最后编辑于 2012-10-29 14:15:02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9#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10-27 23:14:00 发表
这些问题是可以听出来,所有的音响技术都是为提高保真度服务的,而保真度决定着听感的好坏,两者并不背离,有些失真有时人们听久了,觉得习以为常,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但用音响技术去分析就能发现问题,因此科学技术能够提前预报“失真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例如,我在2003年开始做音箱时,除了对音箱的边长比例比厂家和书本更有见解外,其它方面就只会照书和成品音箱来做,先是仿惠威的杜希2.5型音箱,但听了几年后觉得人声比那些5~6寸小口径喇叭的箱要差,我到处寻找原因,最后判断为是用十寸的D10喇叭放600Hz左右的人声,由于其振动系统质量高达74克,相比5~6寸喇叭的10~21克,显得太重,不适合用于作600Hz左右的振动,从其灵敏度曲线上也可看出这一点,我于06年在D10和球顶中音喇叭DMA-A之间加了个6寸的D6G,用于播放200~1000Hz,这一改动人声立刻变好了许多。

看来技术上的测量还是必要的,加上听感的评估才行。如果喇叭的振膜质量太重,这个可以从曲线上看出来吧?怎么看?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