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速度之迷惑和解决 [复制链接]

1#

我在其它论坛也聊过音箱的速度感想,但一些大师不接受。偶尔上168,有幸见到同样的讨论,转我的旧帖参与讨论:聊聊音箱的“速度”
不同的音箱重播同样的音乐,时间长短一定不差分毫,何来“速度”一说?有的,确实有的。
电声工程师谈音箱的速度:
电声工程师一般是学工科出身的,对各种参数、指标了如指掌,他们追求的是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越快越好。
快就好吗?是的,绝对正确!喇叭单元对信号的跟随速度越快当然越好,有信号立刻响应,没信号即刻停止,这样的音箱我们可以联想到一连串的主观听感褒义词:瞬态特性好、动态范围宽、通透、明快……;一连串的客观指标褒义词:阶跃特性优良、滚降特性优秀、震动系统质量小、音盆杨氏模量高、材料内阻尼好……。
电声工程师所讲的速度与时间有关,那些指标都是时间的函数,是可以测量的。电声工程师讲的是科学与技术。
音箱设计师谈音箱的速度:
音箱设计师一般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认为音箱的“速度”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时长,可以感知,难以测量;可以意会,难以言传。音箱设计师追求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越慢越好。
慢就好吗?是的,绝对正确!速度快=尖锐、速度慢=细腻;速度快=粗燥、速度慢=柔顺;速度快=直白、速度慢=甜美;……。如果我们将音箱的重播假设成现场,我们当然不原意乐队和歌手急急忙忙下班,而是希望他们将每一个音符都交待清楚,将他(她)们的歌声娓娓道来。
音箱的速度是可以设计的,它主要与频响曲线的“走势”有关、与分频点的高低有关、与喇叭单元的音色(音盆材料)有关、与失真大小有关……。
音箱设计师所讲的速度与音乐再现有关,是不可以测量的。音箱设计师讲的是哲学与文化,追求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大家都抱怨国产音箱不如人意,是不是我们少了集电声工程师与音箱设计师为一体的特殊人才?
电声工程师与音箱设计师
身为音响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极力鼓吹“高保真”,这样产品才好卖,我偏偏大放厥辞:
仅就频率响应这一项最基本的指标来说,音箱对音乐的重播不是什么高保真,更谈不上hi-end。我们国家的高保真扬声器系统国家标准对频率响应的指标要求是:有效频宽范围内+4—-8db,也就是说有+/-12db的公差带。声压每差3db就是响度差一倍,即使达到国标要求,在有效频宽范围内最高声压的频点与最低声压的频点声压相差四倍!还可能保真吗???国际名箱也只敢标注+/-3db,也就是声压差控制在二倍的范围内,严格说来也是不保真的。倒是音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指标可以做到+/-0.5db甚至更低,要说高保真倒是有可能的。
音箱无论如何设计都会“有个性”,但对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却又有一定的共性,音箱设计师要做的是保持共性,寻求合理的个性。音箱设计师是对重播声音的再创造,他所创造出来的结果代表着他个人的文化、修养、品味,而技术只是基础而已,这一点就是电声工程师(喇叭)与音箱设计师的区别。什么是hi-end音箱?那已经不是简单的品味而是品位!!!
离题稍远了一些,还是来聊聊音箱的速度吧:且不说电速,音速每秒钟都340米了,离开音箱几米之遥,谈音箱速度岂不是玄说?
其实我所说的音箱速度非直接意义上的速度,而是……。
什么是音箱的速度?
   是的, 一张CD碟如果时间长度是60分钟,任何音箱播完这张CD一定都是60分钟,不可能出现快与慢的偏差,但我们一定会感觉到有的音箱播出的音乐悠扬舒缓纤毫必现,有的音箱则表现得急急忙忙吵吵闹闹,这就是我所提出的“音箱的速度”。
有一张口水碟《民歌红》,在速度慢的音箱里不仅不难听,而且可以听出录音师添加的“人造甜蜜素”;但在速度快的音箱里则是急急忙忙、吵吵闹闹、不堪入耳的。各位有兴趣不妨一试。很多人对《民歌红》不屑一顾,还指责录音师为什么会录出如此垃圾声音。我想问题之一可能是录音师用的监听音箱速度慢,他个人觉得这种声音是好听的,而我们用了速度快的音箱,声音垃圾了。
电声工程师(喇叭工程师)设计音箱谈速度只讲一样东西,那就是“相位”。所谓音箱相位描述的是不同频率声音到达某位置的时间差和相互干涉,频率越高传播速度也就越快。为什么很多音箱的设计要将高音单元靠后一些?目的是使高音与低音尽量同步到达听众的耳朵。其实人耳对相位的感知是迟钝的,电声工程师用“科学和指标”来控制速度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真正的音箱设计师更多地是考虑声音的听感,会在关注电声指标的同时更多的思考“生理声学”、“心理声学”。
声音的平衡度会造成听觉感知上的快、慢差异,尤其是人耳十分敏感的中高频。当中高频稍稍凸出我们就会感觉到声音变快了。家用hi-fi音箱使用的时候往往声压开的不高,常常在80分贝左右,这时即使是频率响应指标测试完全是一条平直的直线,我们也会感觉出中高频凸出,声音偏快。如何来控制中高频量感和所谓的速度?这就考验音箱设计师的水准了。再重复一句我在其它贴子里的话:“音箱的频响曲线不是简单测试和调试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它是音箱设计师对音箱重播音乐的再创造”。(待续)
音箱的速度不是“物理名词”这么简单
    站在玩家的角度:我们希望音箱重播的音乐悠扬舒缓,动静相宜,希望听到更多的细节,就好比西湖泛舟,水清天蓝,美好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我们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掠过西湖,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我们希望通过音箱的重播尽量领略音乐的全貌,希望得到美的享受,也就希望音箱的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越慢越好。或许对音箱速度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登高远眺的,有管中窥豹的;或许这个“速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
一、好的音箱必定有好的瞬态响应
1、喇叭对微弱信号要有足够的响应能力,这样才可以将音乐中的细节表露无遗。音箱能够将小信号还原,音乐细节也就丰富了,这就是所谓音箱的“分析力”。细节表达丰富的音箱在听感上不是快,而是慢,因为我们来得及听清楚想要听到的东西。
听细节表现不全的音箱就好比坐在高速列车上看窗外的景物,只有一个大概轮廓,因为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为提高喇叭单元对弱信号的响应能力,“高顺性”是唯一的努力方向,国内单元厂家受材料的制约一直处于落后的状况,好在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现在可以拿到世界上很多知名喇叭材料配件商的顶级材料,已经与世界知名单元厂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提高喇叭单元对弱信号的响应能力牵涉到很多的方面,单单是音圈的骨架和线材材料我们就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纸→铝→铝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USV→ASV→CCAW→纯铝→改变线材截面形状……,一直在探索质量更小、耐温更高、承受功率更大、直阻更低的方案。
前段时间我就拿到美国产“西雅士”音盆,做了一个自认为还不错的“中国士雅西”(待续)
失真是速度快的元凶
喇叭单元的失真分为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失真,如果将失真的原因简单分类主要有二种,其一是“分割振动”引起的失真,其二是“磁路”引起的失真。分割振动比较好理解:当低音音盆或高音膜片刚性不够,在高速和大振幅运动时音盆或音膜不能够保持原有的形状,而是产生分割现象。比如低音喇叭的音圈向上运动时,音盆的上部反而向下;高音音圈向上运动时球顶顶部发生凹陷,这种现象就是分割振动。
磁路失真是由于磁路不对称造成驱动音圈的力不均衡而产生的,还有一个主要的磁失真是大振幅时音圈离开均匀磁场,导致驱动力失常引起的。如何改进喇叭单元的失真是电声工程师的任务,音箱设计师要做的是控制分频器引起的失真,而作为玩家和发烧友基本了解失真的原因已经足够,要的是“听得舒服”,耳朵收货。
当喇叭单元失真严重时会发出很多原本不应该有的声音,这些不和谐的寄生信号会充斥我们的耳朵,会屏蔽掉音乐的细节,这种状况出现使得应该悠扬动听的旋律嘈杂不堪,我们会感觉到声音的“速度”似乎快了不少。注意:这里说的“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而是听觉上的感受。远离“速度快”的音箱吧,它是对人的折磨。
速度与声场
前面罗罗嗦嗦说了一大通,其实此“速度(主观听感)”非彼“速度(测试指标)”,总结一下吧:
1、幅频特性上中、高频凸出的音箱会在听感上觉得速度快。
2、中高频失真严重的音箱会在听感上觉得速度快。
3、时域特性也会影响听感上速度的变化(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音箱失真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喇叭单元引起的,而幅频特性和时域特性的调整是音箱设计师可以把控的。
假如先排除失真、瞬态这些对单元要求高的指标(代表音箱的品质而不是风格),所谓“英国声”、“美国声”、“中国声”……究其主要差异还是在幅频特性,当音箱的幅频频特性确定后,“音箱的风格”也就基本确定了。国产音箱与世界名箱之间的最大差异我认为是风格问题。德国人追求精准、美国人张扬奔放、英国人崇尚甜润飘逸、而中国人做音箱多、快、好、省。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音箱生产基地;快——国产音箱的风格绝大部分听感上速度快,同时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快;好——外观一流;省——研发成本确实节约。
分享 转发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