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 乐 味 与 “ 二 十 要 ”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JWang 于 2012-3-5 8:29:00 发表
在皇帝位试音碟里,专门有发音点前后的测试,是能够明显听到声音的远近的,当然这是耳朵综合了堂音的特征得出的综合判断。实际音乐播放过程中,我的系统对于人声和伴奏的前后距离还是拉得比较开的。但后墙处理之前就不行。


关于这个听不出前后层次的讲法,我的加点说明。

在你说的人声和伴奏的情况下,这是心理提示。这也同样回答了06607的问题。他说听的出定音鼓的距离,也是因


妙,我理解这段话实际上是指:前后、远近在聆听中是有对比或者有参照的情况下辨别出来的。落实到音响表现,应该是强弱音对比较为清晰,使得聆听者能够进行辨别。而这个辨别是大脑的推理功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前面镁声兄提及音场高度,应该是于此类似。记得避震梁老师曾经采用现场照片去做验证。也许音响性的聆听经验确实需要这样的大量积累去获得。
而音乐性的聆听经验就简单了,好的音乐演绎,一定是会产生共鸣的,这个共鸣我觉得也不仅仅是舒适、耐听。音乐性同样也应该包括了紧张、忧虑、哀愁、愤怒。这些都会是美的一部分。音响基于物理学(电子学),音乐基于艺术,这确实是不同的领域,但是有交叉,这个交叉正如前面老师所言,多维,无法量化,只有实证最可靠。但艺术是可以用美学的标准去衡量的,音乐我觉得也如此。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4 18:46: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舒存 于 2012-3-5 10:02:00 发表
声像的高度问题,音响爱好中普遍误会很深。音响重播录音时候,只要声像不是爬在地上,高度基本可以忽略。所谓让声像站起来,办法也是非常简单的。了解一点录音的特点就很容易明白,录音根本就不在意这种高度。


学生不忽略,学生很在意:)。您说的这个“了解录音特点”所指为何?
TOP
3#

原帖由 舒存 于 2012-3-5 0:08:00 发表
通俗说,音乐就是在一个空间一段时间有组织的声音。如果我们用摄影二维做比喻,音乐性好不好,就像用一条线穿行于点与点之间,最后判断点和线所构成的图案。

我要好好赞一下这句话。lz开始用了音乐性这个词,其实我觉得本质是艺术性,舒老师这段就像……就是很好的比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有音乐作品,他的艺术性(有音乐性)有没有,达到怎么样的境界和水准。就如同一幅画,一幅摄影作品。抛开值多少钱的问题,一幅张大千的泼墨、一首泰戈尔的小诗,你如何评价,只能主观评价,这个主观评价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主观评价还是主流。
而音响系统的评价,更像对青花瓷、宣德炉的评价,名气(品牌)、稀有、是一个方面,本身的美是一个方面,玩家的炒作是一个方面。但在收藏界如何评估一个宝贝的价值呢,看市场的追捧度,而市场的追捧度也反过来成了专家的评价的依据之一。
刘汉盛前辈在音响领域就是类似这样的古玩专家,不是人家没水平,是人家吃这碗饭,吃这碗饭就要收到这个市场的影响。不是人家说的东西都充满铜臭,我看大部分都是有水准,有内涵,能学到东西的。结合聆听经验,修订音响二十要,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有开创性的工作了。至于对多少,毕竟只是评价工具之一,没有工具是万能的,只有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工具。不会有这个工具欺骗了谁,只有这个工具利用不当而已。
烧友能做的,只能是多学习,多聆听,积累经验,培养自己对艺术(包括音乐性)的鉴别能力。谦卑的态度,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思想永远是必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