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复制链接]

查看: 35253|回复: 154
1#

个人觉得,现在很多的主观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声音的质量,却不能代表声音质量的全部。主观的好听与否,与这些数据的关联性仍然不能达到1的水平。或许,是由于现代对心理声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因吧。反正,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仍然没有对音色好听与否进行评价的标准。国内的所谓标准,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初级的要求。

主观标准之所以难定,是由于很多代表主观感觉的名词或概念,目前在科学上仍然难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清晰度、平衡感等或许很容易达到共识。但“空气感”、“飘”、“贵气”、“质感”、“松香味”、“牛筋味”等名词,如何定义才准确呢?估计不同的发烧友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的事情。

反正,自己觉得好听就行了。讨论这些主观评价标准,对于目前的认知能力来说,实在太难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松兄有此想法的确令人敬佩。

经过训练的人,其听感的确比较客观。不过,这些人凤毛麟角。我听过很多系统,也接触过很多发烧友,但不客气的说,绝大部分发烧友的听觉都不是很中肯(估计要被拍死)。所以,我认为,训练真的很有必要,也就是要解决发烧友的再教育问题,但行路漫漫啊!
TOP
3#

松兄过奖了!!

主观听觉的训练过程太漫长了,对人的要求也非常高。没有大的听觉缺陷是基本的要求(很多发烧友可能会有一些缺陷而自己不知道的,这个要测量过才知道),本身的艺术修养、性格的好坏(主要是为人是否比较客观)、记忆力的好坏、对音色的敏感程度(注意,与对声压的敏感不同)的高低等等,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就少很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的好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对音色的敏感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测量过不同年龄的听力水平,有些人好得令你非常吃惊(可以非常轻松听高于16000Hz的声音),但对音色好坏的判断就比较迟钝。有些金耳朵,听力却一般般,但可以非常轻松的说出音色改变在那里,约改变多少,而且形容的非常准确。这个,我们只能暂时得出一个结论:具备非常好的“人耳FFT系统”是成为金耳朵的必要条件。

另外,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喜好。只不过,金耳朵的听感更为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而已。这与松兄所说的是一致的。

听力非常好的人非常容易找,但金耳朵就太难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难!!!顺便说一句,录音师的耳朵未必都是金耳朵。
最后编辑auragon 最后编辑于 2009-08-03 23:06:11
TOP
4#

我也同意两位的观点。非常全面的系统太难找了,估计也非常昂贵,这年代没米不行啊!而且 ,房间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发烧系统确实很重要,反正逐渐有进步就好,哪怕只有一点点。
TOP
5#

统计各分项的得分并结合权重来得到总体评价的最后得分,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方法,赞一个!

不过,如何确定分项是这种方法最最核心的内容。分项如果划分得比较科学,则总体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反之则不太可信。在普遍意义的科学统计上,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各分项之间,应该是互为正交的。也就是说,某个分项基本与其他分项没有什么关联,或者说,这个分项不会影响其他分项或与其他分项重叠。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楼上的分项,在划分上有重合,如能再精减些,可能更科学。

另外,最好不要拿一些定义不明确的主观量来进行评价,因为这些分量会引起很大的分歧,从而另最终结果不可信。
TOP
6#

没看过《音响二十要》,能给个大概摘要吗?

个人认为,很多主观的感觉,现在都有许多形容词语了,可谓五花八门,百家争鸣。但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一个定性、定量的定义,真的很期待!

我所说的具有正交性质的各分项,其实是本质而又本质的东西,如能得到,真的是功德无量啊!但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只有少数的几项,绝对不会多的
TOP
7#

同意松兄的意见。目前的声学研究水平,对于主观评价各项的科学性的定义是非常不足的。

我无意贬低《十二要》,但它只适合一般意义上的非正式评价,供发烧友玩玩可以。要想成为标准,哪怕是标准的初步指导性的蓝本,差老鼻子了!!!

另外,所谓的“音场”的评价,必须要在同一个公认可作为标准场地的声学环境内进行才科学,不同的环境,对所谓的“音场”的贡献是大大不同的,然则评价可以可信?《十二要》没有提及这方面,更没有定义什么环境才是标准!(当然要给出很多参数)

顺便说一句,很多HI-FI界所谓的技术文章,都只能算普通读物而已,当然,其中也凝聚很多个人的发烧经验,值得借鉴!
TOP
8#

有一个很有趣的讨论,也是关于主观感觉的:
http://www.jd-bbs.com/thread-1947831-1-3.html

我没有详细看完。其中有人说的一句很有同感,大概是: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个人认为:知道的未必对,不知道的未必不存在!所以,所有发烧友的感觉,我都认为是有道理或原因的,但自己一定要尽量保持客观或理性,对许多看法,是需要批判地接受的态度的。
TOP
9#

我有一个简单评比的想法——排序法:
1、针对评比的器材类型,准备一个普遍认为比较好声的设备参与评比。如果要评比扬声器,则选择一个体积和单元数量、尺寸相当的。;
2、参与评比的设备最好超过3个(含参考设备);
3、除参与评比的设备类型外,其他设备必须都使用相同的东西,不能更换,只能更换评比对象;
4、评比前,必须由不参与评比的技术人员,将不同的系统(因为接入不同的评比对象,相当于系统变了)的声压调整到一致(指总声压级,不看频谱);
5、评比时,采用盲听法(闭眼或纱幕?),且随机播放,务必让不同的评比人员不知道播放的是那一个系统。当然,公正人员必须记录当时播放的设备循序;
6、参与评比的人员数量不少于8个,且听力正常,最好是有好的听音经验;
7、打分原则很简单——评比人员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按好坏对被评设备进行排序,并写明排序原因。(原因因人而异,标准不需要统一了,只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排序就可以);
8、最后统计投票数量,得出最后排序。(可能各人的原因不一样,但起码知道哪个设备最多人选好就可以了)。

完毕。
关键是——1、盲听;2、参与打分的人必须都有比较好且比较客观的听音经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