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拉威尔啊我的唱片!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mzl 于 2009-3-8 21:35:00 发表
德加终生独身,追求执着,读其画作,百感交集。他和马勒一样,属于未来。他的时代hed come  !

---拉威尔类比德加,可不可以把德彪西类比塞尚?呵,我怎么觉得光影色看拉威尔应该类比雷诺阿啊。。。胡言乱语一把。。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3/9 1:06:3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朱伟写的和LZ有点像,贴一个:

◎朱伟  

    拉威尔死于1937年的12月28日,医生说他可能患了精神性全身功能衰竭,死于一次外科手术后的第9天。他与德彪西构成了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两个方向。听他的音乐,我总想起莫奈的画,想起那雾中表面宁静着千变万态的水的诡秘,想起雾中睡莲那充满暗示的绽放,那是无数光斑在湿漉漉的阴郁漂移中的撩拨人心。

    拉威尔将莫奈的色调变成了乐谱,由此成为管弦乐调色大师,使指挥家们几乎都喜欢他的作品,因为它们往往最能烘托出乐队的漂亮质感。而且他的作品表面的简单与单薄,常常与内涵典雅的抒情形成一种引人感伤的幽深。

    拉威尔活到63岁,留下的全部管弦乐作品,也就是4张唱片;钢琴作品与室内乐加在一起也是4张;再加上小歌剧《孩子与魔术》、《西班牙时刻》与歌曲,总数12张。我将他的创作以1905年、1914年、1917年为分界,分为三阶段。1905年之前主要是钢琴曲,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是管弦乐,等1918年德彪西死后,表达更为自由与大胆,从《孩子与魔术》、两首钢琴协奏曲到《波莱罗》和小提琴与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达到了他自己表现的最高境界。

    拉威尔那些配器漂亮的管弦乐,基本都是他自己钢琴曲的改编版,所以听他的音乐,要回到基点,从体会他的钢琴曲开始。

    他的第一首钢琴曲是20岁在音乐学院读书时作的《古风小步舞曲》,它奠定了本质的趣味方向——跳跃着很柔软的节奏与淡雅着的抒情,迷恋古舞曲中的精致。第二首是相隔4年的《悼念死公主的帕凡舞曲》,整体氛围成熟,弥漫出高贵的沉痛,据说这是他面对卢浮宫里西班牙宫廷画家维拉斯凯斯年轻公主肖像所产生的联想。这是我最喜欢的拉威尔作品之一,音乐评论家认为它来自夏布里埃《田园曲》的影响,我却觉得两者是完全不同情调。我喜欢其中的苍白与单薄,是那样绵软着的没有力量。

    他的第三首钢琴曲就是《水的嬉戏》,表现轻盈的水花跳跃,这首精致小曲的手稿上附有法国诗人莱尼尔(Henri de Regnier)的诗:“给心地善良的水,带来嫣然微笑的河神。”它预示了他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那种琐细簇生着精致的结晶在微风中碰撞与裂变、飘荡,速度越慢动感就越迷人。这首小曲作于1901年,拉威尔曾说,德彪西的《版画集》作在它之后,其中的水波荡漾受了他影响。但德彪西在此前已经完成了《牧神的午后》与《夜曲》。

    拉威尔有3套漂亮的钢琴组曲——作于1905年的《镜子》(与德彪西《意象集》的第一集作于同年);作于1908年的《加帕斯之夜》(与德彪西的《儿童乐园》完成时间相仿);与作于1918年的《在库普兰墓前》(作于德彪西最后的钢琴曲《练习曲》之间)。《镜子》中的第三首,我以为描绘的就是莫奈的《日出》景象,它与德彪西的管弦乐《大海》的创作时间接近,由此可听到繁复与简单,面对大海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这首《海上扁舟》更像一首海洋的摇篮曲。第四首是著名的《丑角的晨歌》,充满神秘的西班牙节奏。第五首《钟声谷》如与德彪西《意象集》中的《林间钟声》对比,是饶有趣味事。说实在,相比我更喜欢拉威尔,他静谧着,树隙疏朗着,林间更有空间感。

    《镜子》于1905年作成,献给他老师弗雷的弦乐四重奏是他第一阶段最优秀的作品。这首唯一的四重奏,我以为也超越了德彪西作于1893年的那首唯一的四重奏。我喜欢其中舒展着的感伤、优雅和慵懒,它是哀伤着对弗雷一生所追求的美丽抒情的致敬。

    我把拉威尔创作的第二阶段看成他试图拓展自己气质的努力,这种努力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以1907年作成的《西班牙狂想曲》为标识,他显然想借助一种强烈情调撕裂自己的趣味定势,企求一个更开阔的领域。这首狂想曲开头表现的夜的前奏,显然是对那种涌动着无法散去的慵懒的艰难驱逐。第二首《马拉加曲调》与第三首《哈巴涅拉舞曲》借助了原始强烈节奏,但美丽的仍是他自己的绵软。最后一首《市场》只能靠提速后狂野的节奏似狼烟般四起,替代那些晶莹颗粒的诡秘运动,让它们集聚在一起变成色彩的狂欢。但其实迷人的,还是加弱音器的小号或木管在其中孤独的独白。

    这一阶段他在管弦乐表现上的成就,除这首色调对比强烈的狂想曲,还有两部舞剧音乐《鹅妈妈》与《达夫妮与克洛埃》。《鹅妈妈》中好听的还是他自己的印迹——感觉敏锐与细腻的《睡美人的帕凡舞曲》和《美女与野兽的对话》、像洁白羽毛般的《神仙花园》。《达夫妮与克洛埃》用了近一小时篇幅,希望能表现出激越的希腊史诗,但其中那些狂放节奏被指认为是鲍罗丁《伊戈尔王子》中某些场景的翻版。真正漂亮的还是疲惫与沉痛、最后部分“日出”的感伤与“哑剧”主题的缱绻。

    在第二阶段中我还是喜欢《加斯帕之夜》与作于1914年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加斯帕之夜》据法国诗人贝特兰(Aloysius Bertrand,1807~1841)的诗作曲,加斯帕是魔鬼撒旦的绰号,这套组曲表现它主宰着的命运。第一首《水仙子》从月色中美丽沉睡的湖的絮语到神秘浪花的追逐,与德彪西《意象集》中的《水中倒影》比,更有莫奈神秘之手掌控着孤独湖水的秘不可测。第二首《绞刑台》是钟声淡月中空空荡荡绞刑台上的阴影重叠,月色在白骨裸露中凄伤而迟疑不去。第三首则直接表现加斯帕对熟睡中人类的戏弄,与前两曲比,我不喜欢这最后的喧闹,拉威尔的魅力就在冷傲中的肃峻,其实他不善于表现嘈杂中的激动不安。

    《a小调钢琴三重奏》作于“一战”他应征入伍前,如将战前他在底里牛斯山面对的最后幽静为背景,这首作品就充满对幽静留恋的凄美,是他战前留下的遗书。尤其第一乐章,那清醇线条是那样依恋又游弋着的美轮美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