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笛三号变身记
初购天逸童笛三号书架箱,是被它威风的体形和精制的做工所吸引。看着那比其他箱子大一号的中低单元,和试听时候的滚滚低频,着实让人有惊骇之感。由于是初烧,未及细听便掏银购入。初期着实迷恋了一阵。但随着烧龄的增长,烧度的升温和阅历的丰富,日益发现了该箱子的不尽人意处。让我最为苦恼的是频段的不平衡。说良心话,该箱的单元是很不错的,高频和低频的量都很足。惟独中频的缺少十分厉害。听人声和中频的乐器都有被埋葬的感觉,听着很为吃力。恨不得自己跳到箱子里把歌手乐手挖出来。曾有和我斗箱的烧友戏称箱子里的人都睡着了,说得我黯然神伤,一度想把箱子转让。
知道老伍(小丫)是从一个烧友那里,当时他把老伍的制箱,摩箱水平夸评甚高,看得出他是由衷的佩服。据他说,老伍能有把平价箱子改造为高级箱的水平。将信将疑中,与老伍取得联系。老伍的自信的确让我印象深刻,但是起初更多的是觉得他有点狂的。抱着试一下的念头,把箱子发去。等了五天,终于收到。木箱包装,十分坚固,看得出是专业老手的作为。打开包装,先查看外观,丝毫无差。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听声。宋祖英的东方牡丹,声音一出,的确吃惊不小,原来尖冷的宋祖英不见了,出来的是个有血有肉,中气十足的歌者,明显的胸腔发音能够听出来了,声音比原来厚实很多,温暖很多。听得出,中频是被明显的调出来了,原箱的音场虽然不小,但是给人感觉是个瘪的大气球,现在的声场象是给气球打足了气一样,弹性十足。再细听高低频的延升,发现中频的饱满并没有掩盖原来的高低频特点,反而觉得高频更滋润,低频也很干净。这张去年的十大发烧碟被新的童笛三号一演绎,确实是有泱泱大国的牡丹风韵。再来一段红楼变奏曲,这次音场的扩张就更加明显了,小提琴群的位置明显向左后芳移动,腾出的空间里弥漫了弦乐的泛音。原来最让我“恨铁不成钢”的古筝和琵琶一下子在弦乐背景中跳跃出来,对比之强烈,完全颠覆了我在原箱中的记忆,拨弦声在琴腔共鸣的衬托下一改原来的细冷,变的刚柔相济。好比一把宝剑,我原来只看到了锋利但略带冷气的刃,摩过后,我看到了那丰腴的剑身,这才是恰到好处的美。新箱的开声真的有点让我激动,估计褒一段会更加出彩。到时再记录下感受吧。
我不懂老伍的校声秘技,但是我懂得欣赏美的声音,这应该足够了。我也有点理解老伍的那点狂劲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