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析力与声音厚暖是矛盾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3395|回复: 87
1#

解析力、厚、暖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回事。
分享 转发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2#

回复 23# 谭工 的帖子

解析力确实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一切,

我觉得“厚”(撇开把“糊”当“厚”),是指能量感(可能表达为“密度”更好),当然“厚”主要被用来形容中音;“暖”当然是音色。

真实的乐器的能量感是音响所很难企及的,不知谭兄有没有直击小提琴的经历(我是指比方在自己的听音室这种小环境),那种能量感恐怕装10个高音头都无法接近,是一种耳朵根本受不了的声音。所以我一直认为不存在“真实重播”这回事(也许GRAND ENIGMA能做到,但全世界就这么一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最终都是模拟一下真实场面而已。解析力也是一样,只是尽可能多地呈现信息,呈现信息不等于真实重现。(给人拍张照片也是呈现信息,但真实重现就得“克隆”了!)

所以解析力跟能量感、音色都是模拟真实的一个方面,不存在解析力好了一切OK这回事,尽管解析力我也认为极其重要。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3#

说到能量感和密度,我觉得ATC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权威的。

我在一朋友那儿听过用1000瓦的PASS推ATC50,放一张莫扎特的奏鸣曲,两件乐器——小提琴和钢琴,恍惚间有种呼之欲出的真实感了,小提琴真有点像悬在那儿了,钢琴也好像是摆出来了,而不是听其他系统的时候的一种压缩很厉害的感觉。虽然我朋友那儿的声音还有待调校,不是方方面面都好,但这种密度感令我印象深刻。

现在很多天价的HI-END音响器材基本上都是在清晰度与光泽感上做文章,可以说这是种比较讨巧的办法,听上去很“贵气”,但真要考量拟真的程度,也未必甚佳。其实密度和能量感更难得,不是说清晰度和光泽感不重要,而是相对来说容易获得。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4#

回复 33# henry余 的帖子

谢余兄顶贴。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

干脆再说说暖,也就是音色。

我不想说音色与保真的关系,老掉牙的的问题。

可不可以把音色问题再提高一点,就是音乐氛围感的营造?说到这个不妨提一提雨后初晴,其实很多名器在这方面都不错,只不过我对雨后比较熟悉,还有就是雨后其他方面也没什么出色,还就音乐氛围感的营造特别到位,就靠这把刷子阿兰啸把饭混到今天。

很多烧友对这一点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失真。其实,还就“音乐氛围感”的营造是国产器材、DIY器材与境外名器差距最大的地方。

这儿好像还有一贴叫“中音是音响的灵魂”,其实,音乐才是音响的灵魂,中音最多是肉身,高音是头发,低音是皮鞋(当然,噱头噱头噱个头,蹩脚蹩脚蹩双脚,高音和低音也重要)。音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播放音乐,如果播出来的音乐流畅感和节奏感不好,缺少音乐氛围,再好的解析力和密度感也没用。

从音响到音响永远都不可能造出真正的好音响,必须从音乐到音响才会出名器。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6#

回复 38# henry余 的帖子

呵呵~~有道理,

一个姑娘漂不漂亮,眼睛一瞟就知道了,难道非得量三围?哈哈~~
最后编辑空手 最后编辑于 2010-03-19 17:34:52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7#

回复 37# 万众 的帖子

万兄好,

交响既有乐队齐奏的大动态,也有一支木管独奏的微弱动态,如果微弱动态不好,本来很优美的段落就会听起来索然无味。其实微弱动态无所不在,只是轻声的时候比较容易辨别。

我觉得音响系统乐感的好坏跟微弱动态关系很大。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8#

回复 43# 万众 的帖子

静电我只听过一次,没觉得好,应该是搭配有问题,

万兄说的“致命之处”是什么?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9#

回复 47# wangweish 的帖子

十多万的有源,不得了,

我听一万多的有源也已经觉得很受用了。

有源的平衡度好、各方面的因素兼顾得好,还有电子分音清晰度高,很有优势。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