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复制链接]

查看: 35212|回复: 154
1#

松兄的标题是“音箱的音质”而不是音响的音质,是吧?

这我倒觉得确实有个搭配问题,不知道松兄所贴文章里评价音箱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分享 转发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2#

多学习绝无坏处,虽然“主观音质评价”在生活中普通烧友很难实践,但了解了这个方法对平时自己系统的校音肯定有帮助。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3#

回复 44# 松香味 的帖子

理解。

所谓“主观音质评价”的方法其核心恰恰是如何尽可能避免“主观因素”。

烧友自己一个人在家听自己的系统常常会钻入牛角尖而不自知,经验丰富的会好些,但恐怕谁也无法打包票绝不会钻牛角尖。所以生活中交流很重要,多听别人的也多请朋友到家里听比较好,这也是多少避免一些个人因素的方法。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4#

回复 50# 老浦东 的帖子

呵呵~

当然虚心很重要。别人说我家难听我不会生气的,会很认真地思考他的意思。

浦东兄要有机会来我这儿,我请你喝酒,代价是你必须实话实说!哈哈~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

回复 52# 老浦东 的帖子

人有自信是个优点!哈哈~

“全套器材”是些啥?难道把音箱也带来?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6#

难怪要买商务车!:P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7#

回复 57# 老浦东 的帖子

借松香兄的宝地跟老浦东说一句货已收到。

另,收割机的插脚有没有火线、零线之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8#

回复 111# 松香味 的帖子

《二十要》“主要‘倾向’于音色”好像不是这样的,音色在《二十要》中只占一要。

对于如何来评价音响器材的好坏,刘汉盛梳理出的《二十要》对烧友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当然,把《二十要》作为定量分析的标准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我以为《二十要》之所以不能作为定量分析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它侧重“音色”等的主观听感,而是《二十要》中的各个“要”互相是有不同程度重叠的。比如“解析力”和“细节再生”概念不完全一样但关联性很强,再比如“空间感”与“各频段的响应与能量分布”中的“高频响应”肯定有关联。还有一个就是权重问题,比方说“各频段的响应与能量分布”与“细节再生”如果是同样的权重那肯定是不科学的。

但《二十要》从不同方面对烧友能从音响中听到的一些主观感受作出描述与总结那是有功的。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9#

其实刘汉盛的《二十要》只有十九要,最后一要是针对评论记者提出的“搭配推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来有人将这最后一要与第十九要“器材个性”取消,再把“各频段响应与能量分布”分为高、中、低频的表现三要凑成“二十要”。我个人认为这么凑是有问题的,首先三频段的划分本身不如刘原先的七频段划分科学,第二,“器材个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少有器材是全面的,以甲之长攻乙之短或以乙之长攻甲之短肯定有失偏颇。

假如要我凑,我会取消“搭配推荐”增加“音乐表现力”作为最后一要,“音乐表现力”指节奏感、流畅感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等烧友听音时确能感知的一些主观听感,即俗称的“音乐味”。音响器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所以这很“重要”!

当然只是主观听感的描述,不能作为定量分析的评判标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