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巴赫PK莫扎特!! [复制链接]

查看: 36031|回复: 199
1#

回复 37# mzl 的帖子

这个评论是中肯的,莫扎特和巴赫根本就不能比,把他们放在一起比就像把男人和女人比一样——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代表着音乐上的三个路向;巴赫是“知”的一面,莫扎特是“情”的一面,贝多芬是“意”(意志)的一面。这三个人基本上把人性中最基本的三个方面给搞齐了,他们是等量齐观的。我本人是极不喜贝多芬的,但我没什么问题,乐圣也没什么问题。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9/13 0:00:4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41# 610 的帖子

谢610兄提醒,乐圣的钢琴三重奏我爱听,且经常听;还有出乎意料的,他整理的那些苏格兰、威尔士的民歌我也挺爱听,其余的头两次可以,然后就不想听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43# 610 的帖子

大提奏鸣,弦乐管乐七重当然好,但这种水平的我们在其他作曲家那里也经常能听到,并不是乐圣的过人之乐。据说最能代表乐圣水平的是钢奏和弦乐四重奏——遗憾都听不下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回复 45# 610 的帖子

我个人以为,乐圣的乐思是极“简”的,于是他就把力量引入音乐,作这方面的开山祖师——我们知道,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能写出动听乐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乐圣在这一路发展,确实也没大意思,而且,有莫扎特在前面横着,他再怎么着也比不过莫扎特啊。于是,乐圣开创出音乐的新路向,并受到乐俗两界的顶礼膜败。但我想我是不会喜欢这种音乐的,乐圣之乐永远是主题先行,不像莫扎特的音乐是直接从内心汩汩流出来的;自然生发出来的永远都有魅力,“写”出来的总不具有那样自然亲切的魅力。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回复 50# alma 的帖子

莫扎特在很多的音乐体裁上都是终结者,只要莫扎特一出手,别人就没法再写了,像单簧管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圆号协奏曲;其朱庇特交响所表现出的无以附加的美更无人能够超越——别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更强,但在表现美的一面是没人能超越此曲的(把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扯进来,也没有能超过这首的),更不用说后期钢协,——在钢协方面,更没人能与莫扎特比。音乐可能表现任何东西,就如现代音乐一味地表现支离破碎和歇斯底里一样(但我们在现实中已经受如此多的支离破碎和不谐和,我们实在不需要音乐再向我们揭示这一面了),最正宗的艺术还是应该表现美,只有那些没能力表现美的才去表现丑或其他东西。要说莫扎特经历的人生冷暖不比那些在音乐中唠唠叨叨的“大师”在任何一个方面少任何体验,但我们的莫扎特从不在他的音乐中表现这些东西,他视表现这些东西为不“厚道”,当然,他那个时代也不允许他表现这些——听听G小调交响曲,他要表现的乃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体验——一种振恐,一种惊愕——不是海顿的那种惊愕,而是一种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惊愕,但绝没有发展到歇斯底里。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天才,我无限崇敬莫扎特。如果有一个人作品是我最全的,那就是莫扎特,我不会错过他的任何作品,哪怕是他6岁写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回复 83# alma 的帖子

瓦格纳是经常胡说八道的,就像他在生活中经常胡作非为,不要以为他写出几部美国大片式的“歌剧”,就以为他说的其他也有道理——事实上,大师们说的话经常是毫无道理的,就像勃拉姆斯评论布鲁克纳——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偏激,说话更加没头没脑。不过,这也正是他比我们不凡的地方。四平八稳的话就像煮开的白开水,——无害,也无益。就像我们的哲学书批头那几句伟大而无用的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屁也没说。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9-05 08:49:5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99# alma 的帖子

我新近看到一则资料,说斯特拉文斯基除了自己的音乐外,是基本不听别人的音乐的。有次他跟重大发现式地跟一个指挥说,他最近听莫扎特的G小调觉得真他么好,——听得那位指挥一愣一愣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我的观点

不要将各位大师比来比去的,这毫无意义,他们又不是你的手指头能分出谁长谁短——谁的管弦乐最佳?这是一个十足的假问题。我在其他场合说的如何如何,都不过是表达一种情绪,不是真要排出个123来。每位大师都是独特的,我们最好只探讨单个的乐曲,说这曲子如何如何,这是真的对聆听有意义的。那些乐史留名的,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突破的或给人类不同凡响的声音的,否则他们的名留不下。给作曲家排位是爱乐者所能发明的最无聊的游戏。我们听音乐不可能谁都喜欢,这再正常不过,这不说明任何问题。有人经常听乐圣,不代表他就比别人更崇高或更神圣,也不代表在困苦到来时他就真能掐住什么脖子;听莫扎特也不表示听者心中就真有那么多快乐,没准他比谁都痛苦。听音乐就是听音乐,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已;当然,这是一种最无害且有益的消磨方式,有时还能得到其他的启示。音乐它就是音乐,如巴伦勃依姆反复引述布索尼的观点,音乐说到底它只是一种“响亮的空气”,巴伦经常自己说到的是音乐既“一无所是,又无所不是”,我觉得这说到了点子上,如果我们要音乐无所不是,我们就不能局限到一个人的音乐上。巴赫的音乐再伟大,让我年年听,月月听,天天听——我是受不了,所以我们需要各样的音乐,包括“支离破碎”的现代音乐,——它们有时真的能激发灵感,但你要是不喜,就不听,听音乐本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9-05 09:11:0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论座次之无法排

水泊梁山的宋公明真是个当官的料,他在给兄弟们排排座的时候,神来之笔式地让那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谁也没话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否则,我们可以想像,要让兄弟们自己排的话,那准又得拳脚相加。排座就要先设标准,兄弟们的标准没有明说,但肯定是各各不同,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南辕北辙,其实是在自说自话。而这标准说到底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这说起来可就大了。各人的美学观点都不一样,所以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结果,也不可能说服得了谁。所以,如果要叫这个问题有意义,应该将其变换成如下的论题——谈谈我的美学观,也就是说说您喜欢什么么样的,不喜欢什么样的,然后再来探讨美学观的问题。我之喜欢莫扎特与巴赫是比较喜欢他们音乐中那纯而又纯的东西,我不喜欢在艺术放入太多社会内容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喜欢乐圣的作品,我总觉得他的音乐中放入了太多世俗的内容,不“纯粹”,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到最后也不那么“深刻”了,有太多世俗内容的作品不可能“深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小说是最等而下之的艺术形式,诗歌与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高妙的,因为它们都最“纯”,而没有太多的社会内容。艺术说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是我的美学观,其越有意味,就越有鉴赏的价值,表现在音乐上就越耐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用到这句话,越简单的越复杂,越丰富的越无味。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9-05 09:58:5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