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1#

内田的莫扎特在听感上顿挫不自然,好想要加入自己的感情和解释,然而莫奏不需要多余的情感和解释。相比之下,皮里斯的演奏流畅如水,没有人能够准确定义莫奏的速度和节奏,但是直觉上我觉得皮里斯的速度和节奏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皮里斯的莫奏是最好的版本了,就连傅聪也不能够与之相比(傅聪没有全套莫奏,只有几只而已),的确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皮里斯的肖邦夜曲也胜过了我其他的版本,鲁宾和阿劳太慢了太重了,阿什和olsshon平淡无味,傅聪的听说很不错但是没有机会听而且也买不到了。皮里斯的演奏太华美了,记得有人说她的肖邦夜曲有点莺歌燕舞了,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自从有了这个版本以后,其他的已经听不入耳了。而且录音之佳,丰富的空间感,踏板的活动,箱体的轰鸣,很难再有这样的演绎了。

贝多芬的奏鸣曲全套我只有施诺贝尔和annie fischer的,其他人比如backhaus,giles,kempf,鲁宾,阿劳都只听过零碎的。很难说出其他人有人么缺点和不足,我也不习惯用一些主观的形容词来描述,但是就像皮里斯的莫奏和肖夜一样,施诺贝尔和annie fischer的速度力度流畅度在直觉上认为是正确的。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偏见”。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5/22 21:30:4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也不是什么新词,英文就是“micro dynamics”,也可以理解为细节动态,说穿了就是细节。我的理解就是比如听吉他的时候可以听到琴弦的振动细节,听大鼓可以听到在鼓声结束后空气的震荡回声感。
TOP
3#

回复 8122# 聆听之乐 的帖子

老兄想的太多太伤神了。听古典音乐只是嗜好兴趣而已,希特勒会画画,也喜欢古典音乐,他喜欢的钢琴家是犹太人施诺贝尔。古典音乐可以使人高雅或者表现高雅,但绝对不能造就好人。
TOP
4#

celi和gould虽然在表象上不同,一个喜欢现场,一个喜欢录音,但是两者都是想把音乐的那个瞬间抓住。celi相信现场感情自发并且认为那个特殊时刻不能复制,然而gould为了捕捉那种瞬间感可以花上数年时间录制一段音乐来寻找这一特殊时刻。

虽然我同意不少67的意见,但是这个帖子的确已经酸腐难闻了。大可不必引用“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论题,把celi的音乐理念搞得莫名其妙的高深化。那段关于论语的帖子更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莫非67已经把自己的一些音乐心得上升到论语的地位?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请67把引用文字的出处指点一下,那段关于borodin演奏老肖(斯大林)的文字我用谷歌查了一下,部分是berkshire eagle报在 2003年8月6日出版的。全文没有查到,但是我想cd的册子里面应该会有,以后67还不如直接把自己要介绍的乐片的册子扫描上传,让大家直接阅读。这些册子提供的音乐知识是非常好看的。
TOP
5#

。。
最后编辑imzadi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10:46:27
TOP
6#

回复 9085# 670707 的帖子

168上的确是没多少人要看这种帖子了。器材板块中介绍音乐,目标观众不对。如果移到音乐板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和观点,谁都不会买账。何况网上信息那么多,67一人之力哪里可以相比?67口称自己听乐历史有高人启蒙,这种故事我也有耳闻。我妄猜一下,如有错误事先道歉。往往这些高人出身于资本阶层家住上海租界某地,有一定文化音乐修养,于是吸引了一批出身相似年龄比较轻的簇拥者。在当年信息匮乏闭塞的时候,这种聚会往往让旁人觉得有文化感和高不可攀感。那些学徒弟子参加这种聚会多数是附庸风雅或者是想经历那种逝去的阶层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把兴趣坚持至今。他们需要的不是真正的知识,而是谈话的资本。就像现在上海还有人会说,自己以前家住淮海路一带,因为他们认为这么一说就能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这贴是67堆起,苦心可以看出,然而当今时代有心之人只要有谷歌百度相伴,何必再需口口相传。
TOP
7#

原帖由 richardqian 于 2011-12-12 16:1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2-10 10:16:00 发表
我发现音响发烧友能成为音乐爱好者数量是微乎其微的,大家通过网上音响器材交易量便见端倪(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状态下)。有时我坐在音响器材店里听音乐,常见白发苍苍老者会问此话:这对箱子以后出手会不会亏本?这款胆管以后会涨价吗?此景此情,百感交集;试想人生几何?有个健康向上的爱好何必与金线画上等好呢?说


不是每个人手头都宽裕,器材闲置想把资金最大程度解放出来无可厚非。别太用自己的处境和想法来谈论别人的价值观。
TOP
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2-12 17:58:00 发表
本人住的是公房,器材价值贵于房子,是因为房子够住行了,音乐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会得此结论,这和经济能力不是充分必要关系;关键是采用何种价值观看待音乐发烧问题。


所以更加不必对别人指指点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包括你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