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少吹吹线材何用? [复制链接]

查看: 8407|回复: 39
1#

原帖由 hifi光少 于 2009-2-19 11: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QKQL 于 2009-2-19 10: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ifi光少 于 2009-2-17 10:39:00 发表
例如; 按标准1米的讯号线和1.5米长的声音来比较,基本1.5米长的显然胜出(也不是代表越长越好),何解?有别人说不是越短越准确吗?(这说法可能在机内连接电路应用比较恰当) ,从技术上我不能解释,只


我的自用Magic Link(我的半DIY音响组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dqd.html):
我CD到前级用2.5米,前级到后级用3.5米,其它信号线1.5-2.5米,中音音箱线3米、后置音箱线25米、主音箱线5米6对(4对孖线分音、1对三线分音、1对4线分音;每只单元接2-4组线调音)。
电源线多数是4米,排插电源线12米。平衡信号线5米的。
优质线愈长愈好,鸡线愈短愈好,理论太长,不在这里说了,有兴趣留意我的文章,欢迎分享心得和经验!
我喜欢长线,我设计的线愈长,分析力愈高,音场愈大,超高超低去得更尽!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hifi光少 于 2009-2-22 22:18:00 发表
原帖由 街灯 于 2009-2-21 23:57:00 发表
光少是个认真的人, 支持一个!
我少玩线材, 几百块的喜欢,几千块的也喜欢, 所以都无所谓.
我的线材没一根超过1千的, 喇叭线除外.

谢谢支持!
其......

hifi光少兄:您能说出线材长度的听感分别,证明您的组合有相当水平。如果能反映超高至超低,评估就更准确了。例如我的新版Magic Link,超高、超低是强项,但如果用L3/5A去比试,优势就少了许多。煲线也很重要:许多优质线材,要煲更长时间,例如我的ODM新系列线材,煲80小时是基本功,要认真比试,还是150小时比较稳妥。为慎重起见,试听前,建议先用StereophileMDMS Magnetic Domain Matrix Signals System Conditioning and Degaussing CD音响专业消磁盘(很有效,港币280)5-13首为音响系统消磁,再听。3D音场……相去甚远。此碟用於辅助煲线也不錯。香港非凡音响就喜欢用我的试音碟煲机煲线(请参阅:我常用的试音CD () :前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tae.html),取其中高低一应俱全。
magnetic c.jpg (, 下载次数:127)

Stereophile(2009/2/23 1:02:41 上传)

magnetic c.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