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入门普洱茶,烦请前辈推荐 [复制链接]

1#

有空就到茶叶市场转悠,多喝少买,普洱茶故事很多,故事会骗人,自己的嘴巴不骗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烧不死 于 2012-7-10 11:28:00 发表
不出名的  低调的  无闻的茶叶都是环保的。放心喝  高档的茶叶全放了不知名的东西,闻起来香且好喝,农药超标等,对身体损害太大了。

农残、药残是不可喝出来、闻出来的,没有这样的神人呀!
只有真刀实枪的检测才算数。不象听音响,耳朵收货也无妨。
真正的云南古树茶,是检不出残留的,反之,检出残留的肯定是假的古树茶。
TOP
3#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7-10 22:22:00 发表
说实话,小弟自从到茶园参观过几次,几乎每次都看见肩背喷雾器,脸上蒙着口罩的茶娘打农药后基本就不喝茶了。问问业内人士可以告诉您,没有茶园不打农药防虫的,品相越好,档次越高的茶叶用的越多。我现在都是咖啡伺候,咱们不知道国外的咖啡种植情况,眼不见为净啊。

哪里的茶园都得打农药,一般是在春茶采完后雨季到来之前,单一生态环境的茶园,在夏季极易发生群体病虫害。有机茶园对药种有控制和高一些的要求,但多少都有,只是含量低于标准值。
云南不打农药、不施肥的茶树多着呢,别说是含农残少,就根本检不出来残留。这样品质的茶树花一年时间也看不完(分布地区广且分散,交通条件恶劣)。
残留含量的多少,除了健康因素,对香气、滋味也是决定性的。

开始喜欢喝的阶段,建议还是以多喝为主,去茶店喝、找朋友喝。
喝到能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哪种风格偏向的茶品,并且能辩识基本的品质差别时,再去考虑喜欢的茶品适当收点,边喝边存。
刚开始喝,新茶、老茶、好与不好的都去喝,但不建议买老茶,真正存得好的老茶,愿意出手的不多。
人工技法得当的做茶,可以让你很难分辩出是自然陈化的,还是做出来的。

反正先喝吧,有茶喝茶,没茶创造机会喝茶。
当喝茶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事不复杂了。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2-07-10 22:41:31
TOP
4#

1、各茶区、各山头、各茶种的茶品,风格差异明显,多喝少买的过程,也就是慢慢寻找香型、滋味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品的过程。
2、从新茶喝到老茶,边喝边存,体味由新茶的芬芳到老茶陈化后香韵的变化过程,也是普洱茶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所以,不必过份迷信老茶,新有新的滋味,陈有陈的香韵。
3、尝试不同的水、不同的茶器、不同的冲泡方法,如何现好的反映出不同茶品的不同底质个性,也是自怡自乐的自在玩法。
喜好茶,与玩音响一样,形、香、味、韵、意的分享,何其相似:试听、选择器材、搭配、供电、环境、软件,玩器或是赏乐……
平常心、自在茶、乐!
TOP
5#

1、冲泡时泡泡较多,是茶叶内含果胶较丰富,遇热发泡;所以,大叶种野放茶,汤水以甜为主。
2、不同茶种的野生茶,个体特征不可一概而论,云南大叶种茶的野生茶、野放茶,其基本特征便是茶芽无毫。

大叶种野放藤茶!





大叶种野放茶!






TOP
6#

原帖由 吹bee1 于 2012-7-23 23:02:00 发表
多謝回覆是否多買一些回來放多数年才飲用會更好呢?

有些茶友特意找老茶或存老一些再来喝;
有些又喜欢新茶多一些,享受鲜爽的新香;
更多的可能是新茶边存边喝,体味每年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生普,香气、滋味偏重不一样。
体验这种陈化过程中的不同,也是品饮普洱的重要乐趣。
好比音响调整中声音变化的递进、反复的过程……
TOP
7#

普洱熟茶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就是“滑润”!
找品质高的干仓老熟茶就有了。
品质好的干仓生茶,计较滑润就比较苛刻了,还是讲究香正、味净为主吧。
TOP
8#

俺这里就五个字,通吃!
形、香、味、韵、意!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2-07-24 21:40:20
TOP
9#

原帖由 weijing_123 于 2012-8-5 13:35:00 发表
普洱茶被世人随意涂抹!在这浮躁的社会,正确的知识被淹没,传播上泥沙具下,困惑的很多!有一种很普遍的急功近利思想在蔓延,导致许多不属于普洱茶的工艺混进普洱茶的制作中,比如传统的晒青被烘青取代,会导致很多......

1、晒青是传统生普制程的根本。
2、晒青工序受自然天气的制约是根本性的,大批量生产全部晒青是不可能实现规模生产的。
3、晒青、烘青工序主要是两个环节,毛茶初制和紧压新茶。合理、有效且接近天然晒青温度、温度条件的烘青,成品的品质接近传统晒青。
4、拘泥还是适可应用,关键看工序是否科学、合理,根本是成品的品质。
揉捻机技法得当,可以做到比人工揉捻的更均匀、完善; 机器压饼也可以用恰当、合理和熟练的方式压出比美石模压制的松坚度和匀整外形;真正用过杀青机你就会明白,熟练的使用,可以比人工锅杀更透彻,而且没有焦屑、烟味……。
传统产生了标准,但刻意注重传统工序的形式是缺乏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合理的方式得到品质更高的成品,才是最有实践意的。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2-08-05 18:00:55
TOP
10#

原帖由 weijing_123 于 2012-8-6 21:37:00 发表
不好意思,不经意揭中一些商家的短处了,惹了一些人不高兴!不说了,拜拜!!!

敏感了!
讨论真象是无关JS与消费者的区别和位置的,只要讲的是事实,没啥忌讳和顾忌!
流通或存储在消费都手中的茶品,其中不乏名茶,不少是烘青成份或经过烘青处理的。
过度偏极,可能就一叶障目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