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发现一个现象,坛里的DX评论器材,说音乐味的好象不多 [复制链接]

1#

完整听完一个音乐作品后,再去评论该套音响的表现=对音响的音乐评价:
不断换CD去听某些段落=对音响的声音评价.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5/27 9:32:1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有一种情况,大家看看是否与“音乐味”有关,或哪个更有“音乐味”:

某套音响,听Bruckner SYM 7、8时,没有惊动邻居的铜管,也没有动地板的下潜,但却会和谐地不知不觉地把你带入音乐境界中而“难以自拔”,让你听得很有连贯性;另一套音响听同一曲目时,经常被它精彩的细节、针尖式定位、动地板的下潜等所吸引,内心并为此而一阵阵地喝彩,还会即刻有瘾不住要拿起电话告诉同好的冲动。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0 10:40:52
TOP
3#

原帖由 飞洋 于 2009-5-20 22:32:00 发表
在一次意力新旗舰发布演示会里,和伟的一名负责人说:有真正音乐味音响的声音应该是,高分析力,高穿透力,干净,大动态,...的声音.

对此说法持保留意见。那种高级音响中的所谓高分析力、高穿透性等发烧元素,在现场是听不到的(除非你坐在乐队中间甚至小提琴手身边去听现场)!越是高水平的乐队,越注重整体性,齐奏时都是浑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差的乐队才会有个别声音穿透了乐队“跑了出来”!有一次听波兰国家爱乐乐团的现场,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象打磨过的一样,各声部、各种乐器融化在一个整体中,是一种密不可分的感觉,即使是铜管也是暗色调的“嘹亮”,太舒服、太连贯、太有“音乐”了!难道你能说它没有音乐味?!开玩笑!!!(但这种声音直搬到音响上绝对是不行的,没有了烧友们喜欢的高分析力、高穿透力等等)
问题出在哪呢?我想至少有二:1)现场是远听,CD一般是近录音,而且还经过录音师的加工(这点可看看刘汉盛的有关说法);2)对象不同,发烧友都离不开“发烧听法”,声音中的发烧元素必不可少,有些东西是录音师有意识强调或说搞出来的。
或许,音响里有些东西真的与音乐是无关的,即使是多么高级的。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1 11:19:20
TOP
4#

原帖由 飞洋 于 2009-5-21 12:36:00 发表
原帖由 来者 于 2009-5-21 10: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飞洋 于 2009-5-20 22:32:00 发表
在一次意力新旗舰发布演示会里,和伟的一名负责人说:有真正音乐味音响的声音应该是,高分析力,高穿透力,干净,大动态,...的声音.

对此说法持保留意见。那种高级音响中的所谓高分析力、高穿透性等发

虽然有些东西好主观,但或许也还可从更恰当的角度来理解“高穿透性”,如就象划破晴空万里的阳光,又或暴露在晴空万里的阳光下的清澈无遗的物体等等......。现在的问题是,按和伟这名负责人的说法,就能推理出“现场没真正音乐味”这个结论!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1 15:01:32
TOP
5#

其实不但音响玩起来很主观,我认为音乐也是很主观的,古典是音乐,流行曲也是音乐,摇滚和DISCO都是音乐,甚至还有千奇百怪的另类音乐,正因如此才有了风格和类型,才有各个时代的和各个民族的,才有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你套机播古典一流,但播DISCO行吗?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音乐味的说法好象也没有个统一的定义。玩音响就是玩音响,最紧要玩得开心,别来那么多教教条条的。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1 22:10:15
TOP
6#

原帖由 有时登录 于 2009-5-21 22:20:00 发表
精华置顶帖,就发个言吧。^_^
第一,什么是“音乐味”?这个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发烧友”心中的理解和非“发烧友”是不同的。
第二,假如说“音乐味”指的是音乐品味,听音乐而能思考、能感悟音乐语言的,一是天分,一是修养。大多“发烧友”本身并不具备这两条,谈何“音乐味”?
第三,假如说“音乐味”是指器材的音响性特征,那么它反映出音响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涵养。理解和品评这个“音乐味”同样需要音响

小心砖头,哈哈。
TOP
7#

原帖由 来者 于 2009-5-21 22:5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有时登录 于 2009-5-21 22:20:00 发表
精华置顶帖,就发个言吧。^_^
第一,什么是“音乐味”?这个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发烧友”心中的理解和非“发烧友”是不同的。
第二,假如说“音乐味”指的是音乐品味,听音乐而能思考、能感悟音乐语言的,一是天分,一是修养。大多“发烧友”本身并不具备这两条,谈何“音乐味”?
第三,假如说“音乐味”是指

最冤枉的是设计师,最可恨的是音响佬,哈哈。
TOP
8#

原帖由 38度5 于 2009-5-23 12:14:00 发表
音乐感很难用言语表达,但是,如果你听的时候,有闻歌起舞的冲动,就对了!和解析力,穿透力,细节,延伸没有太大关系!

认同。其实我们看看大自然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美”感,就能给我们一个启迪,比如从远景、整体上看群山,就能看到绵延起伏、云山合一令人振奋的壮丽美景,但当你走近、甚至走进山里去看清楚其庐山真面目时,你无法感受到她的壮丽之余,还可能看到的都是各种杂乱无章的石头和树枝。在有些发烧CD里,我们经常听到器材播放出明显的手指弹琴的杂音(如手指摩擦和击打琴盒的声音),又或从某些唱歌的"靓"录音里我们听到了口水声等等,对烧友来说会很喜欢,但对乐曲本身来说,应该是没有才对(乐曲才能更纯正)!
我觉得,高分析力与“音乐味”之间存在着一个“度”的关系问题,现实中并非分析力越高越好,要掌握好这个“度”的分寸,听起来才舒服、耐听,才能更集中精力去欣赏音乐作品。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4 09:28:41
TOP
9#

原帖由 daofeng 于 2009-5-26 20:20:00 发表
原帖由 来者 于 2009-5-21 10: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飞洋 于 2009-5-20 22:32:00 发表
在一次意力新旗舰发布演示会里,和伟的一名负责人说:有真正音乐味音响的声音应该是,高分析力,高穿透力,干净,大动态,...的声音.

对此说法持保留意见。那种高级音响中的所谓高分析力、高穿透性等发

首先,帖子反对的是把高分析力(注意一个“高”字)等等作为音乐味的前提,举例现场就是要证明这点!
其次,我听过一些极强分析力的器材(光五分体的CD机就差不多40万,好像是dcs),很多在中档器材很好听的普通正版CD,放到那套系统里反而变得不那么好听了,有些还很难听,可以说这些CD在这套高分析力的系统的“音乐味”不如在另一套中级系统,所以我说的是现实使用的情况下。就如路感分析力极强的超级跑车只能适合在完美平整的跑道(等于发烧CD)上去发挥,在普通道路(等于普通正版CD)上跑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日常用车都会把避震调软,以过滤平常路面(等于普通正版CD)的杂音和颠簸,提高舒适性。
TOP
10#

原帖由 daofeng 于 2009-5-26 20:20:00 发表
原帖由 来者 于 2009-5-21 10: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飞洋 于 2009-5-20 22:32:00 发表
在一次意力新旗舰发布演示会里,和伟的一名负责人说:有真正音乐味音响的声音应该是,高分析力,高穿透力,干净,大动态,...的声音.

对此说法持保留意见。那种高级音响中的所谓高分析力、高穿透性等发

假如能通过技术处理去掉你那匹脏骆驼,光从结果来看,当然是“碧南的天空下、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一群纯白绵羊”这幅画面要比你那有只脏骆驼的要美丽得多得多!!!(至于过程或实际的情况在这里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除非你是搞研究的,而不是来享受美景的)
最后编辑来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5-26 23:13:0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