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萨瑟兰的露契亚... [复制链接]

查看: 6534|回复: 34
1#

萨瑟兰德问题是语言太差,啥都听不清,导致没有好的乐感。再有高超的技巧也是白搭。在她那个年代声音被放在第一位,所以她还能出来。要是在现在是肯定没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感。此乃萨瑟兰的大毛病。
如果要说戏剧性方面,萨瑟兰要输给卡拉丝许多。
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就是我们传统上讲的英语国家),是出不了一流的歌唱家的,这是历史规律。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3/2 0:33:3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历史规律是从梅尔芭以降,英语国家出过无数的顶尖的歌唱家,梅尔芭的成就是开天辟地和后无来者的成就,同样,萨瑟兰的成就是将二十世纪美声歌剧推向顶峰。
————————————
大错特错。
且不说从失真严重的机械录音上能够欣赏到什么“顶尖”的演唱艺术,就这批AOWP(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清教徒)出生的“奇才”而言,他们完全是为美声而美声,就事论事,搞感官刺激,这种传统是来源于英国薄弱的艺术基础(除文学外),和特别薄弱的音乐基础(埃尔加之前没有大作曲家),更是基于英语作为一种“不能歌唱的语言”对他们先天带来的缺陷。
简而言之,卡拉丝是上帝赋予的天才,而萨瑟兰等等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究竟是匠气十足的“戏呆子”。
TOP
3#

梅、萨等当然已是优秀的歌唱家,这是不容置疑的。至少萨和她的先生搞了那么多的考据,挖掘了那么多失传的东西,就很不容易啦,就比卡拉丝强!
但萨瑟兰是不是如同卡拉丝那样的ICON呢?我看还不是。平心而论卡的演唱有时显然比萨来得粗,那有萨打磨得那么光滑?
但是歌剧除了是声音的艺术外,也是戏剧的艺术。有时萨为了达到演唱效果,很会弄一点
trick,就拿《茶花女》来说,第二次录音就更有代表性,第一幕只是为了Samper libera那“辉煌”的一刻,而卡拉丝的录音(EMI,特别是里斯本现场版),显然就比较自然了,连贯性好。总之,萨是字斟句酌,卡是浑然天成的。换而言之萨更是一个“录音室歌唱家,她的现场演出是比不过卡的,虽然她可以在技术上有所“超越”。

音乐是天才的艺术,后天可以弥补技术上的问题,但不能成大家。这也是所有艺术共通的规律。
最后编辑THRONES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10:00:29
TOP
4#

卡拉丝是chianti,浓郁;萨瑟兰嘛就是napa valley了,也不错,就是回味稍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