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继续折腾SME FIII蛇仔唱臂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30 18:38:00 发表
后来想想,是不是502渗透填补了接口的某些“沟沟缝缝”增加了连接刚性呢?还真不好说……


是的,还有是502 改变了“高密度塑胶”唱头壳的硬度。

刚来论坛,不怕胡言乱语,一并把各打下的问题说说:

这个臂的老爹III我20年前用过,现在还在。

他是幼臂,所以质量轻,是好事----对于柔顺度高的动磁头;用在MC 动圈就不行:

MC头时:大动态时 S型的臂管会跟着跳蛇舞扭动,损失动态,爆棚乱。无法解决的。另外他的刀型轴更是与轴承碰撞,后果可以想见。用油在刀上是唯一解决方案。老实说,用动磁头也会出现,能否忍受见仁见智。

从这里看,各位大哥的集中阻尼、分散阻尼都要做。。。。

因为它每一个环节都是硬度不够(世上也没有够的,只有较好的)

他的高密度唱头壳、壳与臂接口、蛇形臂管、管与轴承组合、高密度刀轴、塑料重锤盒子等等,全部有比较(如3009,309,409) 严重的弹性,用在动磁头是可以过去,不是最好。比起3009,309,409等是不够好。




松大哥的502 大法,可以说招招到肉。。。




第二个部分是走珠轴承
松大哥不用查,一定有松动,唯一的做法也是用油阻尼,最大的危险也是油:
新鲜用油时,没有灰尘,完美!

时日一久,灰尘进去,死定。到时候要把它拿出来用溶液洗(酒精?香蕉水?我不知道会对塑胶有何影响,会否老化裂掉?不知道)





有关油槽:设计没问题,那个桨的薄薄的桨、杆的谐振都会出问题,它肯定发出声音,而且给前级放大100倍!!!!

(声音的震动触发唱头壳 -〉臂管 -> 桨杆 -〉桨 -〉回弹到桨杆 -〉臂管 -〉唱头壳 -〉唱头 -〉唱针; 周而复始......恐怖吗?)




唱臂设计,如你说的:越硬越好、越轻越好肯定时对的。另外一位做唱臂的老师不同意,我觉得很危险。

他说的情况如果用在动圈头,磁臂管加胶管,是没有错,但不是对;应该说是可以接受,声音好不好要从其他设计因素、元素去衡量(如你说的唱臂设计是高度妥协的艺术):

唱臂设计第一个指标是所有部分都不要有谐振(不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有,像你说的把它控制在10周附近。
(高于10周太近20周,低于10周太近唱盘篇轴摆动)

从这个看,IIIF的臂管肯定有20以上谐振,只是看看能否接受。

用在高柔顺度的动磁头,是可以接受,还可以说不错,松大哥应该同意这个臂是不错的吧,我也觉得不错。你和我探讨的,是要再好一点。

这一点,你做的都对!

我是更疯狂:用玻璃条横架在唱头的顶上(沿着唱盘轴方向),在最前线吸收大部分的左右扭动。

玻璃的硬度,这么短小(40mm x 5mm x 1.5mm),谐振频率在2万周以上。只要用测试碟调好总体谐振频率在10周附近、调好唱重即可。(希望你的重砣可以够

这样做,越爆棚越稳定;

效果:左右声道分离更好,动态更凌厉,音场往外再扩张;背景更安静(因为同时阻尼了唱头壳的谐振)

这样做,你还可以用某些高柔顺度的MC头,还行。

直话直说,各位大侠莫怪。


不怕罗嗦一并说了:刀型轴的问题(尤其是塑料的)在唱针遇到爆棚乐段时,会给拖动的力弄弯而震动,是他的死证。除非换不锈钢的(太疯狂了.......)

还没有计算它的蛇形由弯变直的微动作,唉

这是个不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唯一依存的世界!!!
最后编辑henry余 最后编辑于 2010-01-21 23:21:5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30 9:54:1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0-1-23 10:37:00 发表
回K版:

这只唱臂现在的表现已经比“打摩”前好太多,与AT33PTG搭配良好,“音质音色”的改善提高很抽象说不清楚,最简单能说清楚的就是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变化。打摩前,播放过程中低音单元振盆常常会“无规律地”出现较大幅度前后移动(振动)的现象,“空轨”无信号时也一样。而打摩后这种现象基本完全消失,声音更纯,唱头工


楼主的低频抖动肯定是谐振和唱片表面不平整做成的。

就是整个唱臂组合的谐振点落在10Hz以下。

建议楼主找个测试唱片,里面有2-20Hz的声轨,通常说明书会指明10Hz的位置,改变唱臂的质重调好谐振在10Hz就行。

强烈建议调准在10Hz,因为你看不见的谐振,会令你的低音单元小则悬边短寿,大则烧掉音圈。
最后编辑henry余 最后编辑于 2010-01-25 13:58:23
TOP
3#

原帖由 KCC123 于 2010-1-25 15:29:00 发表
通常谐振最好在8-12Hz之间, 当然在10Hz左右是最理想, 但就算过低了少许也不是甚麽大不了, 我想只要播放的唱片平直, 没炒鱿鱼的情况就不会引起问题, 若唱放有超低滤波设置的话, 更加不用担心.
市面上Hi-Fi New的测试......


大哥说的也是。咳咳。。。

我是自己心理障碍,不肯用超低滤波。。。。

结果我当时的最爱、唯一的AR3a 其中一个低频单元纸膜上的接线断掉! 很难搞。

所以才有心理阴影,咳咳。。。说的夸张了点。。。。莫怪。


测试片我用的是HI FI Sound Stereo Test Record, 价钱忘了(25年前)

里面的测试:
左、右声轨
针压
声道相位
电平
反滑
谐振

详细的得回去找出来看,嘻嘻
TOP
4#

原帖由 KCC123 于 2010-2-4 18:10:00 发表
余兄,
你用的HI FI Sound Stereo Test Record我也拥有, 买的历史比你的还早.



[img]http://i166.photobucket.com/albums/u114/KCCTKC......



haha ,当时太穷,只有红色封面的一张。另一张舍不得买,咳咳。。。。。

我也是看见你贴出来的照片才知道名字,。。。。从来没有留意过



不过值得提的是,这个测试片,基本上不需要仪器。
TOP
5#

原帖由 KCC123 于 2010-2-5 8:49:00 发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同厚度的唱片部都會影响唱頭的VTA/SRA, 但是否當我們播放每一張唱片都要調整一次正確的VTA/SRA呢? 這要看個人對此方面的想法是否那麽執着了, 我倒沒有這麽的走火入魔般的恆心和耐性.
另......



很细致,厉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